看臺積電赴美設廠影響

臺積電赴美設廠看似你情我願,但從去年10月28日的《紐約時報》一篇報導:「美國國防部近來積極地與晶片製造業者溝通,鼓勵他們在美國本土建造新的半導體生產線,確保軍事用的先進晶片供應無虞。從美國限制華爲取得半導體相關技術及晶片的角度觀察,固然中國市場佔臺積電營業額20%(華爲就佔了14%);然而美國若真要限制臺積電出售關鍵晶片給華爲,依據現行瓦聖納協定的科技輸出管制規定及針對華爲愈定愈嚴格的販售規定,已然足以應付

從控制高科技輸往中國的角度,美國實無迫切必要要求臺積電再度赴美設置5奈米廠。同樣的理由,美國應也極力邀請臺積電的最大競爭對手三星赴美投資纔是。然則又有其他什麼原因?據Nikkei Asia Review 今年1月13日報導,臺積電生產的高性能晶片供應給賽靈思(Xilinx),最終用於F-35戰機人造衛星上,加上臺積電能夠製造美國國防部通過的軍事級晶片用於機密軍事用途

擁有多年半導體產業經驗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史宜恩(Ian Steff)去年三度來臺,可看出美國政府希望臺積電能在美國設廠主要是能確保其國防工業供應鏈安全無虞,但爲何美國並未要求韓國三星配合則耐人尋味。

對臺積電而言,由於美國市場佔其營業額六成,配合美方要求赴美興建5奈米新廠,就算成本高,若能額外爭取一些穩定的國防軍事訂單,順便可就近擴大美國市場,問題是臺積電首先必須在建廠大筆資本支出開始前爭取到合理的美國政府之支持,降低營運成本確保未來可能來自三星競爭的訂單,並考慮好美國新廠在全球定位角色及跟在臺灣研發及產能如何分工,確保三年後臺積電美國產能開出時,國內的產能仍能維持滿載。

其次纔是美國廠運作、供應鏈建立及人力資源的問題。由於臺積電年營業額達新臺幣一兆元,約佔我國製造業年總產值7%,其相關的IC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影響更大,建議政府可以配合臺積電在美國設廠過程,協助向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爭取各項必要的協助,如:水、電、交通等基礎建設;財稅措施的支持;政府科技計劃的參與;人才培訓;有利的業務競爭條件等。

政府值此中美科技強烈衝突極化時代,所造成的供應鏈體系分流結果,也有必要重新檢視並慎思我國半導體產業,甚至整體高科技產業,尤其是涉及高科技輸出管制及5G等的下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