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球袋扛成跨國企業老闆 他掏300萬幫杆弟紓困

本土疫情爆發,各高爾夫球場被迫停業,至今已將近2個月,嚴重影響產業生計。(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借錢免利!」真的有這種事?「沒法度!再這樣下去不行!」視杆弟如家人的老淡水高爾夫球會長文豪,日前自掏腰包300萬元,成立「杆弟紓困貸款基金」,免息供杆弟借用。

「這是救命錢!」一位資深杆弟說:「沒有客人就等於沒有收入!」本土疫情爆發,新北市在5/12就啓動人流管制措施,各高爾夫球場被迫停業;緊接着全國進入三級警戒,至今已經2個月,已經嚴重影響產業生計。

自掏腰包辦免息紓困貸款 成爲杆弟的救命錢

家裡有老、有小,又背房貸的杆弟,急紅了眼眶,「已經乖乖照程序申請了紓困,兩個禮拜、三個禮拜過去,政府的紓困還沒拿到,一家人吃飯怎麼辦?」這羣人的崩潰是無聲的,長久以來如此。

一紙會議記錄上,直接這麼寫着,「希望借貸資格上,不分老少、不要設級別。」道破許多自營工作者及無依定僱主勞工的痛,不僅受限於層層條件,還被不同部會丟來丟去、求助無門,成了紓困人球

紀文豪解釋,大部分杆弟與球場之間只有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球場只是提供場地給杆弟服務客人,客人才是杆弟的老闆。」有做纔有錢賺的獨特工作型態,受疫情影響,收入瞬間歸零、生計堪憂。

雖然,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已經在第一時間,蒐集各球場杆弟名單造冊,方便從業人員申請紓困補助,體育署也在日前的公開說明會中表示會加速審覈作業中,還是緩不濟急。

「杆弟,真的很悽慘!」感同身受來自於紀文豪年少時的體會。

▲杆弟的工作辛苦,除了勞力、腦力,更需要付出心力。(圖/受訪者提供)

他出身自杆弟 最懂行業爲人不知的辛苦面

紀文豪出身臺北大稻程迪化街,1962年就讀淡江中學,因緣際會在週日到老淡水球場打工。

艱困的50年代,淡水河沿線居民以補魚種田與打工爲生,生活極爲困苦。老淡水高爾夫球場靠海,當時的年輕人以能進入球埸當杆弟爲最大願望,原因不外乎報酬高、工時短,以及可學習球技與夢想將來可變成職業選手或球師

常人總仰望高爾夫球場裡工作的杆弟,跟在貴客身邊的日子一定小費滿滿、風光得意,然而,看在年少時期做過相同工作的紀文豪眼裡,這一行,盡是人生百態

「他們要賺錢,要貼補家用,要改善生活!」杆弟總是面帶微笑,可是已經肌腱炎、下背痛,而且承受着外人不知道的壓力,亦步亦趨侍候着客人,「看準球落在哪裡,場地很大、球很小一顆,就算一直盯着球,還是常會飛到一半就看不到了。」還要依風向、球場地形揮杆力氣……等,報告距離球洞碼數,取合適球杆給客人。

他們對每一洞的地形起伏變化和距離要背、球杆弄髒要幫忙擦、球飛走的第一時間跑去撿,還要紀錄杆數、熟悉高爾夫規則、對草紋生長方向也得撩若指掌,除此之外,接待的每一位客人各有的不同心情,而球打得好是一種心情、球打不好又是一種心情。

「杆弟工作沒有旁觀者想得簡單,若沒學過、只是下場跟着走,絕對無法勝任。」卑微中的偉大,深深刻畫在紀文豪腦海裡。

臺灣第一個高爾夫球場 王永在曾經的最愛

「臺灣(老淡水)高爾夫場」是臺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自1919年成立至今已有百年曆史,歷史悠久,已故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民進黨老辜寬敏都曾經是該球場會長。

▲▼老淡水高爾夫球場(臺灣高爾夫俱樂部)是臺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自1919年成立至今已有百年曆史,歷經日治時代、戰爭洗禮、臺灣光復迄今,因新冠疫情辛苦經營中。(圖/受訪者提供)

本土疫情的殺傷力,也重創了球場營運。紀文豪指出,「球埸50多公頃土地大部分面積是向新北市政府承租,每年租金約5600萬元,雖然已有優惠,但對球埸而言,近50%的收入支付租金,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此次因疫情奉令停業,期間完全無任何收入,申請減租又因租約已包含優惠與規定不符卡關,現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而令人不解的是,高爾夫球已列入奧運的比賽項目,國際認定的運動項目,在臺灣卻被被列爲八大行業,還在徵收地方娛樂稅,「與實際面脫節太大!」他說,這絕對不利於臺灣高爾夫運動的未來發展。

2個月虧損1500萬 再掏300萬元辦紓困挺杆弟

「目前,球場零收入,又有員工薪資場域的日常維護、肥料與藥物、機器維修與龐大租金成本,2個月來停業,已造成虧損1500萬元。」驚人的成本侵蝕了過去2年多來辛苦經營的成果,「又不知道何時是停業的盡頭!」他談起經營端的壓力不可言喻,「目前開源已是不可能,但節流是必要,而且是必然的當務之急!」

▲老淡水高爾夫球場會長紀文豪。(圖/受訪者提供)

這個世界,不存在感同身受,就像沒被針扎過的人,根本不會知道有多痛。談起杆弟在球場裡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紀文豪的心軟了,「我來自杆弟,杆弟是我們親人!」

球場的錢要留着週轉與營運用,「自掏腰包總行吧!」紀文豪準備了300萬元、成立免息基金,以無息低額分期還返的方式,提供杆弟貸款,每人4萬元爲上限,等到解禁後開始有收入,再以每1個月爲一期、每次還款3000元。

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但憑一己之力,力拼一個對老淡水球場未來的約定,希望創造「政府、球埸、杆弟、俱樂部職工與廣大會員」多贏之局,一起開啓下一個百年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