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團體戰 CAR-T治血癌、淋巴癌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2023臺灣醫療科技展慈濟健康講座」,由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李啓誠主任主講「非一槍斃命、需聯合作戰:CAR-T(細胞免疫治療)新挑戰」,吸引許多民衆參加。(鄧博仁攝)

中國時報與花蓮慈濟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啓誠以「非一槍斃命、需聯合作戰:CAR-T新挑戰」爲題,介紹「CAR-T免疫細胞療法」可治療血癌及淋巴癌,2012年即有年僅7歲的美國女孩接受此療法,逾10年沒有發病,CAR-T雖不是絕對有效,但花蓮慈濟醫院國際醫學中心暨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啓誠強調,病患先接受治療再接受CAR-T,將提高病症根治率。

美國童案例 11年未發病

CAR-T免疫細胞療法是經美國FDA覈准,可應用在血癌、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疾病,全球第1位接受CAR-T的是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年僅7歲的美國女孩Emily。

李啓誠介紹,Emily 2012年發病,當時頭髮掉光,更要靠着鼻胃管進食,由於病況太嚴重,無法骨髓移植,因此決定接受CAR-T,最後治療成功,她每年會照相紀念向世人報告身體狀況,到2023年爲止,Emily已11年沒有發病,此案例標誌着人類抗癌成功。

但李指出,根據國際數據,晚期血癌病患接受CAR-T存活率僅50%、淋巴癌只有40%,即使Emily成功根治,實際上仍有不少血癌或淋巴癌患者使用此療法都沒有效。

量身打造療法 提高根治率

李啓誠並引用國際治療成績,說明全球使用CAR-T的困難,像是患有淋巴癌美國病患接受CAR-T,第1年完全根治率(良好控制率)僅48%,歐盟卻降到26%,細究原因,是因爲美國一旦發現病人能接受CAR-T,便開始與病人商量、蒐集細胞等,平均50天就能使用治療,歐盟病人則是平均66天。

他也指出,如果淋巴癌病人先透過傳統藥物緩解症狀,使腫瘤變小,再接受CAR-T,根治率可達50%以上,否則身上留有一堆癌細胞,直接治療,遑論根治。

因此,李啓誠強調,若要CAR-T是發揮最好的效果,醫師必須要量身打造合適療法,才能提高病患根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