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考古新發現 鄭和下西洋時代華人遺骸

聯合考古隊宣佈在肯亞曼達島發現鄭和下西洋時代中國血緣人骨遺骸。(圖/新華社)

聯合考古隊於2012年12月在曼達島工地進行了首次考古挖掘,除了人骨以外,考古隊還發現了古代城市遺址,不同時期的中國陶瓷、中國料珠、明永樂通寶等。(圖/新華社)

首屆「古今中國與東非聯繫國際論壇上週五(28日)於肯亞曼達島(Manda Island)開幕,由中國大陸美國肯尼亞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宣佈發現具有中國血緣的三具人骨遺骸,其中一人可能生活在鄭和下西洋時代,是東非首度發現具中國血緣的人骨遺骸。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中山大學社會學人類學學院副教授朱鐵權指出,發現的人骨遺骸,具有東亞人獨特的鏟形門齒脫氧核糖核酸(DNA)技術鑑定證實,他們具有中國血緣。他說,利用碳14測年技術所得結果顯示,在3具人骨遺骸中,其中一人生活的時間與鄭和下西洋的時代基本吻合,另外兩人生活的時代則相對稍晚。這次考古發現爲探討鄭和船隊是否到過曼達島以及是否有船員留在該島提供了新證據

根據中國史書記載,鄭和下西洋,是泛指中國明代15世紀初7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東亞地區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及東非各地等30多個國家,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項目。據傳鄭和曾造訪最遠的地點應該就是現在的肯亞馬林迪(Malindi)與蒙巴薩(Mombasa)。

聯合考古隊於2012年12月在曼達島工地進行了首次考古挖掘,除了人骨以外,考古隊還發現了古代城市遺址,不同時期的中國陶瓷、中國料珠、明永樂通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