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飯後做1事最有效 醫:15分鐘就好 還能減重

定期監測血糖予以控制,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惡化的速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都怕得糖尿病,要如何控制血糖就成爲重要課題,減重醫師宋晏仁在臉書粉專PO影片分享「控糖3招」,包括控制糖類的攝取、確保高品質的睡眠與增加運動量來控制血糖,而每日3餐飯後,進行15分鐘的散步或快走,是最有效控制血糖與體重的方式。

宋晏仁提供的「控糖3招」分述如下。

■控制糖類的攝取:血糖高的人通常都是糖類不耐,既然不耐糖,就不該攝取那麼多的糖,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減少糖類食物攝取,限制像是白飯、白吐司、甜點、糖果或是水果,都會很有效。

■確保高品質的睡眠:很多研究都指出,如果不睡覺,壓力荷爾蒙會升高,進而導致血糖升高;此外,不睡覺也會使胰島素阻抗更嚴重,當胰島素阻抗變得嚴重,胰島素作用就會變差,血糖就會升高,所以保持好的睡眠非常重要。

■增加運動量:真正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是在吃完食物後,進行15分鐘的散步,或15分鐘稍微快一點的走路,這樣的運動效果,對於血糖控制是最好的。所以若1天吃3餐,也運動3次,不但血糖控制好,體重也會降得比較快。

國健署在官網衛教文章指出,罹患糖尿病初期是沒有症狀的,多數人往往等到出現多吃、多喝、多尿或體重減輕的症狀時,才驚覺有糖尿病,已錯失早期改善甚至逆轉糖尿病的機會。

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盛行率約25%,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發生的高風險中,調查也發現,此類高風險族羣中有66%腰圍超標、65%有過重或肥胖情形。肥胖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這些人約有5-10%會發展爲糖尿病。

國健署指,40歲以上民衆可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瞭解自身的空腹血糖值,做好血糖控制,另建議民衆天天測量腰圍和體重,成年男性腰圍保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一旦發現腰圍或體重有上升的情形,應自我檢視最近的飲食狀況及身體活動量,適時加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