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一定要吃嗎?醫解答:做對可控血糖 還助減重

早餐文化深植人心,但有醫學研究發現,較長時間的斷食有助於控制血糖。(示意圖/ Shutterstock )

早餐文化深植人心,但有醫學研究發現,較長時間的斷食有助於控制血糖。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不吃早餐對健康有好有壞,不吃早餐可降低食慾、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因而可有助減重、避免或改善糖尿病。至於不吃早餐的壞處則爲,必須三餐後服藥者會影響藥物作用、需要大量體力的工作者會無法全力工作。

李思賢在其臉書貼文表示,臺灣早餐文化已深植每個臺灣人的大腦中,但所有事情沒有絕對,因此他列舉不吃早餐的利與弊。

1. 可讓人體持續燃燒脂肪。夜間是燃燒脂肪最旺盛的時候,但人吃進第一口食物,身體就會由「燃燒脂肪模式」轉變爲「貯存熱量模式」,所以不吃早餐有助持續燃燒脂肪。

2. 可避開很多碳水化合物。因早餐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很高,過多的碳水會導致血糖的劇烈波動,易讓人在中午前就感到飢餓。

3. 不吃早餐不會導致早上缺乏活力。因早上是皮質醇分泌的高峰,皮質醇的功能就是分解身體中的肝糖讓起牀的人有充分的能量,所以即使不吃早餐並不會導致早上沒有精神

4. 可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有助預防或改善糖尿病。

5. 食慾會越來越小,長期可減少攝入的總熱量。

不吃早餐的壞處則有以下3項:

1. 有必須隨餐服藥、或使用胰島素的人,不吃早餐會影響藥物作用。

2. 不吃早餐初期,會有頭痛、手腳無力等戒斷症狀。

3. 有些需要體力活的工作,不吃早餐會較無法全力工作。

之所以認爲不吃早餐有益於健康,李思賢說明,是因爲大部分的早餐爲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與不健康的油脂,對身體是不小的負擔。此外。跳過早餐讓人只有「4小時」的被剝奪感,而跳過晚餐則讓人你有「10小時」的被剝奪感,因此不吃早餐較易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