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之亂】蔡詩萍/因民進黨政府「這盲點」

蔡詩萍作家廣播主持人。我是一個政治科班生,愛評論政治,理所當然。但我同時也是以文化人自居的文字工作者潔癖也理所當然。於是,我希望自己的評論,能遊走於藍綠之間,能主張進步價值,但又同時體會保守者的心態,讓世間不會只有一種聲音。

民進黨一向給人「長於政治」、「拙於行政」的印象,在這次應付武漢新型肺炎議題上,不能不承認「毛病再現」!

(必須先聲明,換成是國民黨執政,會不會更好?不在我的比較分析上。畢竟現在是民進黨中央執政,我們就事論事。)

爲何這麼說「長於政治」,卻「拙於行政」?政治要靠機敏的嗅覺,這點,民進黨一向有!

武漢新型肺炎爆發後,過去SARS的經驗口罩是彼此自保的第一道防線

蘇貞昌院長快速反應,口罩暫停輸出,雖不免引起爭議,但試着想想,以過去香港陸客搶購民生用品大陸團購的實力來看,臺灣的口罩產能,根本應付不了「兩岸同時防疫作戰」,這是事實。

這決定獲得多數民意的肯定,顯見這「政治敏銳度」,民進黨確實強很多!

然而,當口罩限定國內版後,不多久,卻出現民衆買不到口罩的困境,甚至,出現搶購的亂象

這就不得不讓人對民進黨政府的「決策過程」,大爲搖頭了!

▲好市多「喪屍狂掃20盒」(圖/翻攝臉書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

一個最簡單的公共政策推論是:你若決定口罩禁止輸出(立意很好),那同時,你是不是應該掌握到口罩的產能?你必須明白正常的產能,以及特殊狀況下,可增加的產能,然後再根據產能數據,來鋪陳民衆對口罩的需求程度

換句話說,民衆因爲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接觸場所,甚至學生也會因爲上課的密集度不同(例如:高中以下學生就跟大學生需要不同),而對口罩會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性!

這些,如果從供需量入爲出的角度出發,再依據公衛專業推估,就可公開告訴民衆口罩的需求性,是不是非得「無時無刻」?是不是「每個人都等量齊觀」?

正因爲政府沒有事前「公開透明」的提醒民衆,反任由民衆「自行判斷」需要多少口罩!從人性趨吉避凶」的本能來看,會造成民衆一窩蜂搶購口罩,完全可以預期到!我不知道,爲何人才濟濟的政府,會推估不到?

其原因,也唯有一個,因爲太重視「政治正確」,反而輕率於「行政理性」!

民進黨政府這毛病,並非沒有前例,立意良好的「一例一休」,搞得前後失據,不就是同樣的毛病!

同樣,滯留武漢的臺商,必須搶救回臺(這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必要之事)。回臺之後,必須集體隔離觀察,這也是防疫作戰重要的一環。

既然如此,公共政策的基本常識,必須找到適當場所。這場所必須即早規劃,最好是已經有基本的醫療設備,只需進一步擴充強化即可。(大陸的作法是趕工設立兩座醫院,臺灣防SARS期間,起初臺大醫院急診被擠爆的經驗,也證明必須有集中對治專責醫療機構)。

所以,以此推論,中央政府當然要在武漢臺商回臺之前緊急規劃好。

臺北市長柯文哲「不經意公開」臺北的收容場所,引發中央批評是否「泄密」的口水戰來看,這又是一樁「長於政治」「拙於行政」的老毛病!

試想,當武漢臺商紛紛回臺後,「往哪送?」不會成爲媒體焦點嗎?當地民衆的態度,不會成爲焦點嗎?

你中央再怎麼保密地方政府會沒有意見嗎?

但,臺灣既然已經有SARS的處理經驗,(別忘了,當年一開始,便因中央與地方藍綠心結嚴重,才延誤了初期的防疫效率!)爲何不能好好做好「與民溝通」的公共政策對話呢?

知名的作家蘇珊桑塔格就曾在《疾病隱喻》一書裡,再三提醒,治療疾病屬於醫療專業,但如何「看待疾病」,卻十足是社會價值問題,甚至不無偏見在內。

所以,怎麼辦?當然是依據民主政治的精神去辦啊!

無他,勇於承擔、勇於溝通、勇於對話,而已。

反之,若躲躲藏藏、閃閃爍爍,只會製造更多的矛盾與困境。

口罩之亂,武漢臺商回臺往哪送,都不應該淪爲混亂的口水之爭。

民進黨政府是要檢討自己「長於政治」,「拙於行政」的內在盲點

熱門點閱》

►【武漢肺炎】最可怕的是「醫療系統過載」

►【武漢肺炎】脫口罩學問大 口罩亂摸病毒入侵!

►【武漢肺炎】王明巨/「這件事」比疫情更傷臺灣經濟

►【武漢肺炎】蔡依橙/爲何日本防疫比臺灣慢?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