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投資熱潮下,又一信託公司拿下“離岸信託”牌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跨境投資熱潮下,又一信託公司拿下“離岸信託”牌照。
近日,記者從上海信託瞭解到,上海國際信託香港子公司上信信託“離岸信託”牌照正式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司註冊處批覆。
記者瞭解到,拿到上述牌照後,上海信託成爲目前唯一同時獲得QDII、QFII、香港證監會4號和9號牌、香港公司註冊處“離岸信託”牌照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資本市場服務牌照“六合一”跨境業務資質的信託公司。
在此之前,中信信惠國際信託於2019年6月獲得香港信託牌照,該公司爲中信信託的香港子公司,是銀保監會批准的首家信託公司境外子公司。
在離岸信託構架中,信託公司擔當離岸受託人的角色,銜接高淨值人羣海外財富規劃和管理需求。在全球資產配置的大環境下,高淨值客戶的境外投資比重和跨境資產配置比例逐步上升,海外的資產品類日益受到青睞。
以民營經濟和高淨值人羣聚集的粵港澳大灣區爲例,“跨境理財通”在今年2月正式邁入2.0階段,截至今年9月末,大灣區內地九市已報備32家試點銀行,大灣區參與試點個人投資者12.5萬人,約爲去年同期的2倍,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金額超900億元。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羣GDP總量超過14萬億,灣區內A股上市公司有8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就超過600多家。這些數字的背後都擴寬了大灣區高淨值客戶的財富積累。”浦發銀行深圳分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邵珺介紹稱。
那麼,目前高淨值人羣境外投資需求具體有哪些?“我們依託於境內客戶開展全球化投資,發現客戶需求主要體現四方面,”上海信託大灣區家族辦公室總經理湯鎮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第一是現金管理需求,需要短期、確定性高、多幣種的類現金管理產品;第二是投資和交易需求,要有境內外廣泛標的,標準化方案與高效低成本執行;第三是有融資需求,專戶內組合加槓桿;第四是增值服務類需求,如海外開戶、家族信託與家族辦公室、留學諮詢、身份管理等。
“信託公司需要深入瞭解客戶境外資產的管理需求,提供包括海外上市信託架構、離岸信託、境外資產綜合配置等方案;再到針對客戶家庭結構與成員不同想法,通過一對一訪談等形式,形成家族憲章、定製分配等個性化條款,這些都是信託投行化思維的表現。”他認爲,信託公司不僅需要傳統的財富管理思維,還需要投行化思維。
爲匹配全球資產配置需求,現階段,信託公司一般通過設立境外子公司、申請跨境業務牌照、財富顧問等各類方式開展境外業務。從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到QDIE(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人民幣國際投貸等多渠道,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涉足境外業務。
其中,QDII發展最爲成熟,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披露的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共有24家信託公司累計擁有90.16億美元的額度,其中,華寶信託20億美元額度,中誠信託16億美元額度,上海信託與中信信託以9.5億美元額度並列第三。
但隨着跨境投資持續火爆,QDII額度趨於緊張,上述數據顯示信託業QDII獲批額度僅佔總額度的5.37%,面對客戶複雜多樣且日益迫切的全球資產配置需求,記者注意到,信託公司正創設海外產品、不同模式等以滿足家族信託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
某信託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建議稱,信託機構一是要優化迭代QDII業務服務半徑,滿足客戶多元需求。比如客戶此前可能只需要做一些國債配置,但隨着美聯儲降息後,有一定需求時要加入一些基金和股票;二是發展結存業務,與外部機構合作彌補QDII額度不足;三是拓展離岸信託業務,提供一站式境內外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解決方案。他還表示,在未來,跨境業務要不斷提升架構設計、交易和投研能力,
再如,記者瞭解到,上海信託探索通過跨境專戶結構服務高淨值客戶,其近期發佈了“灣區全景·睿賬戶專戶”。據湯鎮源介紹,“該賬戶包含境內和境外兩個信託賬戶。境內信託賬戶包括家族信託、家庭信託、保險金信託、個人財富管理信託,境外賬戶則包括離岸家族信託和資管賬戶兩部分。可爲大灣區高淨值客戶提供全球化資產、全生命週期的信託服務。”
“近年來財富管理一個新特徵是客戶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多聚焦在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上,未來的資產配置要以客戶爲中心,順應客戶需求變化。”中信證券企業家辦公室專家劉德忠表示,未來,金融機構在合作的過程中若在以下這三方面做好,就能得到客戶的認同,第一是跨境資產配置,第二是一定要進行大類資產配置,第三是多方法多策略。
“多策略很容易理解,多方法就是現在企業家開始考慮到二代傳承問題,所以信託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要在爲企業家培養二代,傳承財富、資產、企業等方面做好。”劉德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