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類信託業務火熱 打新隊伍中頻現信託身影

本報記者 邢萌

據6月17日相關披露信息,漱玉平民等4只新股申購名單中頻現信託身影,每隻新股都有10餘家信託公司以自有資金參與。其中,華鑫信託等5家信託公司更是成爲“打新”常客,對上述4只新股均有申購。

A股“打新”對信託來講並不陌生。早年間,信託公司曾是“打新”的重要一員,後因集合資金信託直接參與被禁等原因而走向落寞。近年來,隨着股市向好,信託再次活躍在“打新”隊伍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證券類信託業務火熱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證券市場已躍升爲信託業第二大投向領域投資該領域的信託資金已超過2萬億元。

5家信託公司

成“打新”常客

證券日報》記者對上市公司披露的網下發行公告梳理後發現,不少信託公司以自有資金參與了新股的網下申購。6月17日,漱玉平民、雷爾偉利元亨、威高骨科等4只新股披露網下發行公告。參與其中的信託公司數量分別爲12家、11家、13家、12家。包括華鑫信託、愛建信託、英大信託在內的5家信託公司對上述4只新股均有申購。從參與“打新”的信託公司數量及參與頻率可以看出,信託“打新”的積極性非常高。

“近年來A股市場持續升溫,各類金融機構設法參與其中。信託作爲傳統非標固收類產品的發行渠道,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也會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其中。”普益標準研究員王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以自有資金參與一級市場申購,不僅能較好地控制市場風險,也能快速積累股權投資經驗。”百瑞信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員張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大部分信託公司的證券投研能力相對薄弱,對股權投資仍普遍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參與“打新”可能更適合信託業當前開展股權投資業務所處的發展階段。另外,信託公司長期以來積累的高淨值客戶風險偏好相對較低,更加傾向於類固收的信託產品,“打新”收益相對穩健,能更好地對接客戶資金屬性

“當前,信託公司集合信託產品仍不能直接參與新股申購。除了用自有資金外,信託公司還可以推出專注於申購新股的信託產品,或通過投資公募基金‘繞道’實現產品收益。”張坤錶示。

王巍補充道,信託公司還可以參與境外股票市場“打新”。一是藉助QDII基金渠道進入港股市場;二是在獲批QDII展業資格和投資額度的基礎上,信託公司可直接參與跨境投資業務。

42家信託公司

證券類業務佔比提升

對於信託公司而言,“打新”只是股票業務中的一小部分。信託公司參與證券市場的形式比較多樣,除了投資股票外,債券、基金等也是重要的投資領域。

從去年的投資情況來看,大部分信託公司的證券類信託規模佔比雖然較低,但比重卻有一定提高,發展潛力較大。

雲南信託在研報中表示,在62家披露2020年年報的信託公司中,共有42家信託公司的證券市場信託規模佔比較2019年提升,這反映出,在資管新規去通道的趨勢下,疊加信託新規對非標債權限額的嚴格約束,信託公司開始積極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佈局標品信託領域。不過,大部分信託公司的證券市場信託業務規模仍低於10%。隨着信託業務的持續轉型,這些信託公司的證券類信託業務的比重有望進一步上升。

行業發展態勢來看,今年以來證券類信託表現火熱,儼然成爲信託市場的中流砥柱。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證券市場已成爲第二大信託資金投向領域,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餘額爲2.43萬億元,同比增速約25%;規模佔比達到15.22%,自2016年以來首次位居第二位。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投向證券市場股票、基金和債券的信託資金規模分別爲5891.16億元、2532.77億元和15876.45億元,與2020年一季度的規模相比,分別提高25.06%、2.97%和29.70%。

“隨着行業整體融資類信託規模的壓降,各家信託公司通過快速發展證券投資類業務,以彌補傳統業務規模下降所騰出的市場空間。”張坤分析稱,證券投資類信託業務的火熱,一方面符合信託公司業務轉型的主觀需要;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國金融市場直接融資佔比仍需進一步提高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