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億融資類業務生死線:信託未完成壓降不得新增

(原標題:6萬億融資業務生死線信託公司未完成壓降任務不得新增)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信託公司的融資類業務整體仍在上升,這或許是監管爲何在下半年多次進行窗口指導、明確壓降指標加大處置力度原因

臨近年尾,市場傳聞“監管窗口指導約40家信託公司立即暫停融資類業務”,這一消息讓業內原本就未鬆懈下來的神經再一次緊繃。

“被這麼一吹風,我們居然也有點慌,莫名擔心監管會不會放大招。”未收到窗口指導的某信託公司的員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看到消息後,他所在公司主動去詢問監管相關政策是否有變化,監管回覆並未發生變化,按此前要求進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求證,確實有信託公司近期收到了監管的窗口指導,亦有信託公司未收到。

11月27日,一家頭部信託公司的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監管此次窗口指導的目的是希望信託公司能夠完成年初提出的壓降指標。“有些公司不降反升,這肯定是不行的;有些公司壓降效果不好,要提醒;有些公司已經完成了,就沒事。不按要求壓降的,監管肯定會採取一些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未完成壓降任務不得開展新增業務,即暫停融資類業務。

萬億壓降指標迎年末大考

司收到來自銀保監會的窗口指導,以各公司2019年底的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規模爲基礎,各自壓降比例在20%左右,每一家均收到具體壓降數值。

多位信託公司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承認,確實收到了具體的融資類壓降指標,但各公司指標都不一樣,餘額規模大的壓降比例高,餘額低的壓降比例低。

“壓降比例20%,應該是整個行業目標值。”某央企背景的一家信託公司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推測。

這一比例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的規模並未有公開數據,據信託業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末,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的餘額爲5.83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8萬億,佔全部信託規模的26.99%,同比提升7.84個百分點。彼時,也是事務管理類信託近三年來佔比首次降至50%以下的關口。

按壓降比例20%粗略來算,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的規模確實要壓降1萬億元左右。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信託公司的融資類業務整體仍在上升,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融資類業務餘額已達6.45萬億元。

這或許是監管爲何在下半年多次進行窗口指導,明確壓降指標加大處置力度的原因。

今年7月份,光大信託被甘肅銀保監局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壓降融資類業務,引導其優化業務結構

下半年融資類業務的數據信託業協會尚未公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獲得的今年1-10月份成立的集合信託數據顯示,6月份之後,新成立的集合信託融資類業務規模開始大幅下降,2020年10月成立規模僅544.23億元,較6月份減少了198.71%。

11月25日,市場風傳“全國約40家信託公司(共68家)立即暫停融資類業務,恢復時間不確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各地多家信託公司進行求證,多數公司表示未收到上述窗口指導,亦有信託公司未給予正面迴應。

未正面迴應的一家信託公司相關人士稱,窗口指導準確的表述應是“未完成壓降不得新增”。

還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部分公司未完成壓降指標,叫停是爲了讓其落實此前監管要求,確保年底前壓降到位。

融資類信託業務引發監管重點關注並公開發聲大約在2019年底,彼時行業正實施壓降通道業務、進行房地產信託業務餘額管控等措施。

2019年底,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中國信託業年會上指出,個別信託公司通過層層嵌套隱瞞資金真實投向,大量開展高風險非標融資業務,雖然公司和高管獲得了短期的利益,卻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和利益。

2020年3月份,各地銀保監局向轄區內信託公司傳達2020年信託監管要求,其中便包括:持續壓縮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制定融資類信託壓縮計劃。據《證券時報》報道,“按照監管部門的年初規劃,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再次給信託公司的非標業務帶來沉重一擊。今年5月份公佈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首次引入非標比例限制,其中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對單一主體非標業務規模佔淨資產的比例作出30%的限制。業內測算,以2019年末行業淨資產均值爲基數,在30%比例的約束下,信託公司與單一主體開展貸款或其他非標債券業務規模不能超過30億元。

6月24日,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銀行機構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要點》,將融資類信託業務單列出來,要求重點檢查該項業務中出現的“未按監管要求制定融資類信託業務壓縮計劃並有效落實”等現象。

6月末,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信託公司風險資產處置相關工作的通知,重點要求信託公司加大表內外風險資產的處置和化解工作,其次對壓降信託通道業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要求信託公司壓降違法違規嚴重、投向不合規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監管下達的指標包含通道類、融資類、不良資產類,都是監管爲行業健康發展作出的整體要求。監管要求非常明確,讓大家依法合規經營。”上述信託公司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證券時報稱,年中多家信託公

融資類業務何以至此?

其實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在整體受託規模中佔比不算高,與投資類業務規模相當,業內通常認爲這兩類均屬於主動管理類業務,但一直未有明確定義

按照信託業協會分類,信託的融資類業務涵蓋多個緯度,傳統業務中,有投向工商企業、金融機構、基礎設施、房地產領域的;創新業務中,資產證券化、消費金融也被納入融資類業務範疇。

2017年四季度末,融資類業務的規模爲4.43萬億元,同期事務管理類業務規模爲15.65萬億元。此後事務管理類業務受壓降,規模連續下降,與此同時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和佔比開始顯著提升。

中誠信託戰略研究部總經理和晉予今年初撰文指出,融資類信託近兩年來規模和佔比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行業監管以及信託公司對短期業績追求的慣性等四個方面因素。

具體來說,由於近兩年來宏觀經濟增速出現一定回落,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更加重要,信託在基建等投資拉動效果較爲明顯領域的融資業務規模增長較快;“去槓桿”政策客觀上對部分行業和領域的流動性產生一定影響,導致部分企業銀行貸款受限,對信託融資的需求不斷增加,近年來信託資金在工商企業領域配置比重持續居首,也能體現出這一點;2018年以來行業整治亂象力度不斷加大,通道業務規模持續壓縮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以往的通道業務部分地轉變爲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融資類業務,同時客觀上造成了融資類信託業務佔比的提升;儘管宏觀經濟處於增速回落階段,但多數信託公司的股東對業績指標增長的要求並未改變,在通道業務被壓降、轉型創新業務難以帶來足夠的短期收入的情況下,信託公司普遍加大了融資類業務開展的力度,以滿足業績要求。

多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融資類業務在2020年引發監管重點關注並受壓降的原因在於,信託渠道非常靈活,與銀行等金融機構聯繫複雜緊密,控制融資類信託規模可能有利於控制房地產以及政府債務等金融潛在風險。而且,近年安信信託、四川信託、華信信託等暴露的風險事件均來源於該項業務,風險暴露比較大,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

和晉予在上述研究文章中指出,通常來看,信託行業的風險主要是融資類信託項目的融資方無法按時付息還本從而導致無法按約定向受益人分配信託利益的風險,因此,信託風險資產的明顯增長與融資類信託的發展速度有一定內在聯繫,尤其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逆週期階段,金融市場中的融資風險將會普遍提升,而信託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與融資類信託的發展速度仍不匹配。

2020年6月份,銀保監會方面對融資類業務下了定義,廣義的融資類信託既包括通道類融資信託業務,也包括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融資信託業務。

監管還明確表示,此次需要重點壓降的融資類業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各類金融機構藉助信託通道開展監管套利、規避政策限制的融資類業務;二是信託公司偏離受託人定位,將自身作爲“信用中介”,風險實質由信託公司承擔,違法違規開展的融資類業務。“壓降違規融資類信託業務就是要逐步降低信託業整體風險。”

銀保監會方面稱,信託公司轉型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壓降違規融資類信託業務也將是一項持續的工作。因此,監管政策不會一刀切停止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信託業務,而是逐步壓縮違規融資類業務規模,促使其優化業務結構,直至信託公司能夠依靠本源業務支撐其經營發展。

銀保監會同時指出,未來融資類信託業務將更多由管理規範、風險控制能力強、資本實力強的信託公司開展,保證受託履職到位,業務風險可控,真正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作者:朱英子 編輯:馬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