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優勢不見了 臺灣只能做口罩?生醫教授哀嘆…

圖爲中科園區廠商研發出2種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已有國內外業者上門洽談合作。(瑞基海洋生物科技提供/盧金足臺中傳真)

臺灣防疫超前部署,在研發快篩、藥品等研發也不遑多讓,中研院學術研發機構展現強大能量,但看到美國可五分鐘檢測新冠肺炎,臺灣先發的快篩技術卻被法規綁住,長庚大學臨牀醫學研究所教授顧正侖忍不住嘆氣,「臺灣總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聯合報報導,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說,美國啓動「緊急授權」法規,亞培賽飛最快4月初可直接提供快篩套組,短短5分鐘就能驗出是否感染新冠肺炎,預計每天可供應5萬套。

反觀臺灣,食藥署對於是否啓動「緊急授權」相對謹慎;但如果是廠商進口,食藥署曾透露,「可加速審覈」,從原本專案進口的90天縮短到14到28天。李鍾熙指出,在「快篩」這場防疫國際賽,我們已失去領先地位,落後給美國了。

顧正侖的中肯評論引來網友認同,「真的不懂,心好累」、「所以臺灣只能做口罩」、「要說快篩,現在300例了,請問除了在照顧的醫師醫院,大多數的醫師有多少臺灣自己的病人資訊?」、「不合時宜的限制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