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牛症時隔5年再現美國 食藥署:進口作業暫不影響

狂牛時隔5年再現美國食藥署:進口作業暫不影響。(圖/示意圖,非當事牛/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美國阿拉巴馬州本月驚爆狂牛病例,這是該國繼2012年以來,時隔5年再有病例傳出,美牛安全疑慮再起。食藥署今(19)日表示,我國僅開放30個月以下的牛隻進口,該病例爲11歲老牛,且未進入屠宰鏈,除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降低美國狂牛病風險,否仍維持「臺美牛肉協定」,進口作業暫不影響。

狂牛病又稱海綿腦狀病(BSE),若不幸食用,恐感染「新型庫賈氏症」,造成神經元細胞壞死及減少,使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大腦組織呈現海綿樣。

食藥署食品科長吳宗熹表示,過去狂牛症感染源以飼料爲主,根據美方提供資料,這隻11歲老牛確診爲「非典型BSE」,可能與牛隻的基因體質有關,但詳細緻病原因仍需待進一步釐清。食藥署也規劃於7月24日複肥執行實地查覈,進一步瞭解此案。

▲美牛佔進口牛肉數量的第一位。(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吳宗熹提到,我國對於美國牛肉之管理是依據OIE國際規範及「臺美牛肉議定書辦理,目前僅開放30個月齡以下牛肉製品,未來會密切注意OIE對此案例評判

由於美國現仍被評定爲BSE風險可忽略國家,吳進一步表示,在美國未被OIE降等前,對於美國牛肉及牛肉製品之進口管理措施,仍會維持現行作業辦理。

去年我國共進口美牛4.31萬公噸,今年截止至6月也有2.12萬公噸。目前臺灣開放牛隻輸入國除美國外,尚有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巴拉圭等,中美洲友邦國家也佔了少許比例,但其中仍以美牛輸入量爲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