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幕後/葉珈伶以「厝」爲意 記錄臺灣服裝專有的故事

文/櫻桃籽 圖/品牌提供

臺灣設計師近期發光發熱,有在英國站穩腳步詹樸APUJAN、黃薇JAMIE WEI HUANG,也有順利踏上巴黎男裝舞臺的江奕勳ANGUS CHIANG。爲他們拍手鼓掌的同時,也不該有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仍有設計師持續深耕臺灣,透過服裝,描寫這塊土地故事。她,就是設計師葉珈伶。

時尚地化葉珈伶的設計靈感皆從臺灣出發,帶領穿衣服的人從服裝的角度,譜寫生活的故事。

▲葉珈伶要大家看看臺灣美麗老屋,新系列從「厝」出發。

2017秋冬系列,從春夏的「竈腳」延續,擴大視野到「厝」。葉珈伶從「家」出發,在外兜兜轉轉30幾年後,終於回到家中,從各個不同角度如閩式建築輪廓屋檐線條、堆疊瓦片窗花設計等,多面向闡釋老屋之美。

2017秋冬系列大秀中,她也加入「人」的元素,有家人,家,纔有味道

▲葉珈伶熱愛臺灣這塊土地,甚至連秀女模都舉起「愛歹丸木牌

秋冬大秀一開始,鬧鐘「叮⋯⋯」響起、潑水的洗臉聲,從背景音開始訴說「厝」與「人」的關係。葉珈伶讓果陀劇團演員爺爺奶奶上場走秀,爺爺服裝上的閩式建築外觀結構、奶奶身上的鐵窗印花,皆傳達葉珈伶眼中的老屋之美。

▲有人才有家,葉珈伶找來果劇場演員,讓爺爺奶奶也成爲家庭成員,走上伸展臺

►想看更多時尚資訊的分享,請加入《ETNEWS時尚雲》粉絲團

在老爺爺、老奶奶後,陸續上場的模特兒,許多人手上都舉着木牌,上面分別寫着「入厝」、「三房兩廳」、「亭仔腳」、「起家」、「違章建築」等,皆是老屋不同的視角,設計師直接用文字帶領觀秀者,一腳走入老屋的世界。

▲模特兒手上的牌子,是不是勾起你某部分記憶,有會心一笑的感覺呢?

回到服裝主題,硬挺的寬肩輪廓,傳遞老屋建築的空間美感肩線雙袖線條,將老屋輪廓清楚畫出,葉珈伶甚至揣摩自家室內設計圖,將房子的外觀線條、設計線條,通通搬上印花及刺繡上。除此之外,她鍾愛的老屋窗花,也以鏤空面料、局部印花、刺繡方式,多面向呈現。

衣服不僅僅是時尚代名詞而已,它代表的是服裝與人的故事,在葉珈伶手中,甚至是臺灣的故事。

▲葉珈伶特別喜歡老屋的窗花,這概念也延伸到「厝」系列服裝上。

▲服裝上的房子輪廓刺繡,是最具象化的表達。

▲肩線、雙袖線條看起來正是老屋輪廓。

▲鏤空面料代表的是美麗的窗花結構。

關於葉珈伶

1985年創立同名品牌CHARINYEH,至今走過32個年頭,在務農家庭長大的葉珈伶,10幾歲時就跟在下鄉教學裁縫師身旁,學習製衣技術。「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她堅持的信念,常從生活中找靈感,2013年「廟宇」、2014年「辦桌」等系列,都有濃厚臺灣味。

▲葉珈伶創立品牌32年,持續用設計,記錄臺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