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理工大學證實愛打電動未必肥宅 甚至有這些好處

研究認爲頂級電競玩家訓練生活習慣,較一般人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圖/Shutterstock)

儘管愛打電動的人往往被人聯想成坐在電腦電視前,周圍都是垃圾食物含糖飲料肥宅;但昆士蘭理工大學針對1400名職業玩家進行研究後發現,約21%的選手較普羅大衆來得健康。甚至,爲延長其職業生涯,他們戒酒比率較一般人高7.8%,吸菸量也低於一般人,並規律進行體育活動

昆士蘭理工大學針對來自65個國家地區的1400名職業電競玩家,研究其身體質量指數(BMI)與生活習慣,結果大大顛覆一般人認爲愛打電動都是肥宅的刻板印象

打電動最爲人詬病的就是常時間久坐。不但容易造成腰椎的傷害,更容易帶來脂肪囤積等問題。但研究發現,擁有理想體重的職業電競選手比一般人高出9%至12%的比例

此外,爲提升在電競賽事中的表現,並紓解激烈競賽帶來的壓力頂尖電競選手每天進行體能鍛練逾1個小時。至於未到「精英水平」卻能在普羅大衆中稱霸的玩家,每週平均運動時間約4天。

此外,頂尖玩家戒酒的比率較一般人高出7.8%;至於有飲酒習慣的玩家中,只有0.5%的人每天喝酒。相較於全球每天吸菸的人數比高達18.7%,僅有3.7%的玩家每天吸菸。

儘管這些天子驕子似乎擁有完美的體重與生活習慣,但該研究也發現約4.03%的電競運動員較一般人更容易染病

研究團隊認爲,體能與鍛鍊是電競頂尖選手成功的關鍵,故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養攝取、正確的肌力體能訓練菜單,是他們養成的重點。「這意味着年輕好手有更多理由動力鍛鍊身體」。

該研究認爲,隨着愈來愈多大學與高中重視電競,這些學校很可能成爲養成玩家良好健康習慣的訓練場

不過,雖然該研究宣稱是全球首份針對電競選手BMI進行調查的研究;但也有專家認爲,BMI僅反映出體重與身高之間的關係,並不能看出肌肉量多寡。

換言之,即使擁有理想的BMI指數,但肌肉量有可能仍舊不足,而肌肉不足與骨質疏鬆、肌無力、慢性代謝疾病有很大的關係。很難因爲BMI正常,就斷定電競選手比正常人來得健康。

更何況,該研究是針對頂尖好手而言;對一般玩家來說,他們可能就是身旁滿是垃圾食物、長時間久坐,或是在吸菸者衆多的公共場所打電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