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一定要吃止瀉藥嗎? 藥師建議補充這2物

拉肚子不一定要吃止瀉藥,而是應該注意水份與電解質的補充。(市立醫院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拉肚子一定要吃止瀉藥纔會好嗎?很多人都有腹瀉的經驗,但卻不清楚止瀉藥的使用時機與服用方式,反而因爲錯誤使用對身體造成危害。臺南市立醫院藥師潘美蓉建議,一般輕微的腹瀉,人體可以自行緩解,不需吃藥治療;萬一發生腹瀉,也應視情況補充電解質與水份,不應一味吃藥止瀉。

潘美蓉認爲,止瀉藥的目的在於緩解急性腹瀉;如果是慢性、持續性腹瀉,或是腹瀉伴隨發燒、血便,就應該儘速就醫,針對腹瀉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才能真正改善腹瀉狀況,避免疾病惡化。如果已經使用止瀉藥一段時間,卻沒有改善症狀或仍持續發燒,也必須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潘美蓉表示,常見的止瀉藥物可分爲4種,一是腸道蠕動抑制劑:作用爲減緩腸胃蠕動來達到止瀉效果,如:Loperamide。但此類藥品的藥物作用,可能會讓腸胃蠕動被抑制,導致無法排出致病原,反而會侵入腸道造成感染惡化,因此在使用上應格外小心,且用於急性腹瀉不得超過48小時。

二是吸附型止瀉劑:在止瀉劑中屬於較安全的類型,可以吸附水份、細菌與毒素,如:Dioctahedral smectite (舒腹達口服懸液用粉劑)。但因此類藥品的吸附性質,會干擾其他物質的吸收,需避免與其他藥品一起使用,建議至少應間隔2小時。

三是鉍鹽:有抑制小腸分泌及抗菌作用,如Bismuth subcarbonate。但使用期間糞便可能變成灰黑色,此爲正常現象。

四是益生菌:腹瀉時補充益生菌有助於腸道內的壞菌排出,平時補充則可維持腸道健康,降低腹瀉的發生機率。

潘美蓉強調,一般來說,腹瀉不一定需要吃止瀉藥,而是應該要注意水份與電解質的補充,且止瀉藥在急性腹瀉時不應使用太久,當症狀有所改善即可停藥。

此外,預防腹瀉的發生,也是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事,例如:如果已知吃到特定食物會引發腹瀉,則應避免;如果是因爲長期情緒緊張、憂慮,造成自主神經失調容易腹瀉,應儘可能保持平穩愉快的心情;如果是因爲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引發腹瀉,則可以檢視這些藥物是否有繼續使用的必要,避免因爲不必要的用藥引發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