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佗故里,看百年梨園的妙“守”回春

華佗故里,看百年梨園的妙“守”回春

新華社合肥3月23日電(記者姜剛曹力)安徽亳州,古有名醫華佗妙手回春,今有百年蘇趙梨園“起死回生”。

花開如雪,滿園飄香。進入3月下旬,位於亳州市譙城區龍揚鎮周劉村的百年蘇趙梨園內,兩萬多棵古老梨樹、新栽梨樹漸次開花,吸引衆多遊人前來賞花,成爲鄉村振興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周劉村因盛產蘇趙梨而聞名,村內的古老梨樹有1500多棵,樹齡最大的達360年。正在梨園內忙活的周劉村村民趙洪豔告訴記者,眼看着這幾年梨園煥發了生機,他打心眼裡高興,可在六年前,這些梨樹面臨着消亡的風險。

“那時候,村裡年輕人不少都外出務工了,梨園疏於管理,經常有病蟲害,梨樹基本上不結梨子了,即使結梨子,個頭也小,只能自己吃,根本賣不掉。”73歲的趙洪豔回憶說,有的村民甚至把梨樹枝都砍掉了,“再不保護,這些古老梨樹就要毀在我們手裡了。”

轉機發生在2015年。那一年,外出經商王亮返鄉創業,在區鎮兩級政府的指導下,流轉經營着百年梨園。隨後,他專門註冊了一家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村民們一道守護着這片梨園。

管理精細化,是“守”好梨園的關鍵。“我們從北京、安徽等地請來梨樹技術專家,給古老梨樹‘看病’‘會診’,一年四季開‘藥方’,一定要讓梨樹重現昔日的輝煌。”王亮說。

有着30多年種梨經歷杜愛玉,是百年梨園的技術專家。

這幾天,梨園迎來梨花授粉、防治蟲害等關鍵期。“授粉之前,要打一次防蟲的藥”“授粉時間要控制在兩天內,否則影響坐果率”……杜愛玉將自己的種梨“土辦法”,分享給梨園的工人們。

在做好管理的同時,王亮還適度擴大種植規模,一方面,保護好古老梨樹,不砍一棵樹;另一方面,種植約兩萬棵新梨樹。此外,爲了滿足市場需求,梨園工人們通過嫁接新品種,提升梨子的產量品質

爲了更好地保護古老梨樹,當地政府牽頭給它們辦了“身份證”。

記者走訪看到,這些古老梨樹的身上都掛了牌子,上面寫着樹齡、管理責任單位等信息,每棵樹都有一個編號

“我們給這些梨樹辦了‘身份證’,鑑定了樹齡,可以更好地保護梨樹,同時也給開發鄉村旅遊項目做準備。”龍揚鎮鎮長蔣子祥說,目前,蘇趙梨正在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來的辛苦付出,百年梨園的梨子產量和品質得到雙提升,其中,產量已從2016年的一萬斤增加到2020年的20多萬斤。

2019年以來,王亮還探索在深加工做文章製作不同規格梨膏產品,通過線上銷售,產品受到北京、山東等地消費者青睞。

百年梨園迎來發展的春天,也帶動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農忙高峰期,梨園工人超過50人。“我把家裡的一畝地流轉給了梨園,年租金超過900元。”周劉村脫貧戶謝金芝說,自己來梨園上班,一天還能拿到約50元工資

“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我們的幹勁更足了。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耕綠色種植、深加工等,全力‘守’好這片梨園,把蘇趙梨的品牌擦得更亮,更好地帶動村民們增收致富。”王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