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促進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

湖南常德  徐  之

加班、出差時請職業伴寵師上門照顧寵物,請專人陪孩子上補習班、陪護老人,部分年輕人健身運動時也要下單陪練服務……當前,“陪伴業態”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場景日漸豐富。

“陪伴業態”的興起是基於當下快節奏生活的現實需要。無論是生活中分身乏術帶來的不便,還是心理上偶爾的孤獨感,都需要有專人來輔助紓解。精準對接訴求的陪讀、陪護、陪寵物等服務一經推出,便迅速吸引了衆多消費者。陪伴類服務的優勢在於靈活性。以陪伴老人爲例,相較僱用專職保姆的傳統方式,新興的陪伴類崗位大多可以臨時、短期僱用,更能滿足用戶不時之需,而且此類服務的成本也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當前,“陪伴業態”仍處於發展初期,在管理和服務上都有待完善。“陪伴業態”要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和引導,也離不開行業自覺。加強行業規範,圍繞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更好地爲人民羣衆創造美好生活。

煥發工業遺存活力

寧夏銀川  張向陽

一箇舊廠區,能做什麼?在寧波象山,舊廠區改造而成的中國海洋文化館前不久正式開館立柱鐵門輸冰橋原樣呈現,商鋪漁繩漁具一應俱全,增強現實技術、裸眼3D技術大量運用……中國海洋漁文化館再現漁家街區場景,展現豐富的海洋漁文化,也呈現出工業遺存的別樣精彩

工業遺存既是城市的獨特風貌,也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近年來,“二產變三產,黑色彩色”,“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已成爲不少地方的發展潮流。南京江寧開山採石的宕口和水泥廠舊址通過打造自然景觀,長出美麗花朵”;北京首鋼園,昔日儲存礦料的西十筒倉成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所在地;建築內部打造辦公場地、創意集市、運動場館等,河南鄭州中心城區西部的老工業基地變得新潮時尚……工業遺存“華麗轉身”,成爲城市新景觀、休閒新地標、創意新高地。

工業遺存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鮮明的“工業風”,也在其蘊含的技術價值人文氣息。因此,擦亮塵封的遺產,並不是簡單翻新,也不能停留在吸引遊客“到此一遊”。各地要在創造性規劃和保護性開發上下功夫,同時挖掘精神文化內涵,因地制宜激活產業潛力,既展現外在風貌、又“喚醒”內在價值,讓工業遺存由內而外煥發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