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惠臺政策毀臺影視 所以該指望公視?

大陸國臺辦日前宣佈「31項惠臺措施」,其中針對臺灣影視產業放寬不少限制。(Photo by Ting_An/ Flickr)

中國大陸以高度的自信,一舉拋出了「31項惠臺政策」,其中4項攸關影視產業。但到底是「惠臺」還是「毀臺」,各界頗有不同意見。許多業者認爲是「惠臺」的大利多,可以爲長期陷入低迷的臺灣影視產業注入活水;可是也有人擔心這會「毀臺」,使臺灣媒體從此爲了迎合中國大陸的審批而自我審查

曾經在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擔任公共電視總經理的馮賢賢就憂心「惠臺與毀臺,只差一聲」,她直言擔心臺灣影視業者會「一切以迎合中國審批標準爲依歸」。馮賢賢在報紙大篇幅撰文建議:「要捍衛臺灣的文化國力,政府必須讓公視成爲重建影視產業實力的基地,而且要提高公視的製作經費,以一年50億的預算產出高端內容,珍惜想要留在臺灣奮鬥的影視人以及他們的創意。」她同時也強調要仰仗OTT平臺

面對大陸開放影視市場,臺灣確實要有因應的策略。從這個角度來說,馮賢賢的出發點頗爲可取。然而深入來看,仍有一些值得商確之處。首先,臺灣要加強自己的影視實力,這一點無庸置疑,但是跟影視產業要前進大陸市場之間並不衝突。媒體產品的邊際生產成本趨近於零,不論是公共電視生產內容或是要透過OTT平臺,都歡迎更大的市場,才能永續經營、甚至擴大規模。

其次,臺灣要強大,一定需要更大的市場。對岸開放會造成臺灣影視業者自我設限嗎?坦白說,本來已經積極西進的媒體業者,早就知道如何去因應審批規則,如今受惠於這波「惠臺」媒體政策,更可以大展手腳。至於本來就不願意去大陸的媒體業者,仍然可以在臺灣奮鬥,完全不必在意審批。既然「惠臺」媒體政策沒有改變原來格局,只是提供更多便利,又怎麼會「毀臺」?包括自我標榜本土色彩強烈的民視與三立,都非常樂意、而且多年來一直努力把戲劇賣到對岸,結果他們因此投共「毀臺」了嗎?沒有吧?

第三,臺灣影視產業要怎麼強大?馮賢賢指望公視,理論上沒有錯,但實際上不無問題。公視本來應該是公共媒體,然而日前爆出公視被民視現任董事長郭倍宏列爲所謂的臺獨三家電視臺之一,引起社會大衆的高度反感。馮賢賢自己日前也公開批評公視兼華視董事長陳郁秀「完全不適任」。這些公視治理的問題尚未解決,馮賢賢此時主張要大力挹注公視,恐怕難以服衆

姑且不論一年50億元挹注公視的資金要從何而來、是不是足夠,以及能不能有效利用,各界憂心的,或許是公視會不會出現臺獨意識形態的審批問題,以及現在的經營團隊還適任嗎?凡此種種,公視自有官方解釋,而馮賢賢或許也有高明見解,容當請教。

臺灣影視產業要自強,首先要務實認清自己的利基及實力,並且積極善用大陸市場,可以尋求具有臺灣特色題材、而對岸觀衆也有興趣的主題,例如日據時代的故事,或是臺灣多元族羣融合的題材,拍攝出5到10集的迷你劇場,在行銷戲劇至對岸的同時,也展現了臺灣的歷史及文化。在此同時,臺灣業者應該跟大陸業者多多合作,接軌更大規模的拍攝經驗。最後,臺灣影視業者更應該設法擴大合作,每年拍出一到兩部具有臺灣代表性的作品,真正展現出臺灣的軟實力。

好文推薦

賴祥蔚陳亭妃客串8點檔是政治置入?廣電法有解

賴祥蔚/你讀的歷史正確嗎?臺灣原住民推翻日本史觀

賴祥蔚/綠委好大,管爺該怕?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賴祥蔚,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