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花掉的是錢,沒花的是紙,紙放久了就成遺產!

▲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沒花的是紙。(圖/記者張一中攝)

文/老黑

有次應邀到證券公司分享旅遊經歷,那段時間股票市場跌跌不休,會場氣氛頗爲凝重,總經理開場致辭時還藉機爲大家加油打氣

演講結束和幾位留下來的同仁聊天,其中一位說:「你去一趟南美洲一兩個月,花二十幾萬,雖不便宜,但完成許多人心中的夢想,而我有一堆客戶,什麼事也沒做,股票一天就可以賠幾十幾百萬,這筆帳真不知道該怎麼算」?

另一位說:「不管了,我要跟老闆請一個月假,我今年55歲,過去幾十年,股票漲也好,跌也好,我都忙得跟狗一樣,想旅行不是沒錢,是沒時間和心情,現在再不去只怕以後也去不了,老闆如果不準假,乾脆考慮退休」,最後還加上一句「他×的」表示決心

類似反應我聽過不少,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愛旅行,但不管心願是什麼,要實現除了錢之外,還要時間和健康,錢來來去去,時間和健康一去不返。像某些股市名人一樣,放着萬貫家產不花,成天泡在號子裡玩數字遊戲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周圍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說穿了,道理其實很簡單,所謂:「 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沒花的是紙,紙放久了就成遺產!」

金錢觀大不同

世界雖然早已是平的,東西文化依然有許多本質上的差異,也因此造成許多行爲上的差異,其中很明顯的一項,就是對金錢的看法。

鈔票人人愛,這點沒有東西方的區別,區別在於對錢的使用方法。一般來說,西方人在達到一定物質水平後,會轉而追求譬如:乾淨環境、悠閒生活、興趣嗜好和心靈提升等不是那麼顯露於外,可以被外人看見的東西,對成功人生定義,除了財富名聲之外,也考量家庭、健康等其他面向,尤其注重自我實現。

東方人在達到一定物質水平後,追求的通常是更高的物質水平,例如更大的房子,更快的車子,更高水準的子女教育,更多的銀行存款等。努力大都以得到外界認可爲出發點,從唸書求學到成家立業都是如此,習慣用看得見的財富名聲作爲判定成敗的標準,以致於雖然許多人不喜歡有錢人,但人人都想成爲有錢人。

東西方對死亡的態度也影響用錢的方法,西方人不避諱面對死亡,年輕時就開始考慮人生終點,自然形成在生命有限的前提下設定合理目標,然後把錢花在能幫助自己完成人生目標的地方。也就是說,錢對他們來說是工具,不夠不行,但多了也沒用,所以纔會有「 破產上天堂」的說法。

東方人成年進入社會之後,人生目標基本上全都榮華富貴脫不了關係 錢是最主要的追求標的,沒有足夠,只有越多越好。大半輩子只做和賺錢相關的事,退休後很容易像泄了氣的皮球,至於年輕時曾有過的理想和興趣,不是早已放棄遺忘,就是因爲不能賺錢而感覺浪費力氣

東方人比較節儉,除了和經濟發展程度有關外,更重要的是消費認知上的不同, 東方人即使花錢也經常是爲了賺更多的錢,譬如買房子第一個考量通常不是生活品質,而是會不會升值,大夥邊喊貴邊搶買,投入人生大半資產,爲紙上身價上漲感到心滿意足,卻無法真正享受辛苦努力的成果

西方人較沒有「有土斯有財」 的觀念,消費意識也比較強,賺來的錢大都花掉,或甚至超前消費,因此許多外表狀似闊綽的西方人銀行帳戶卻沒什麼餘錢,是東方人眼中標準的「空心大佬官」。

這樣區分東西其實過於籠統,其中還有很多差異,譬如印度是東方國家,許多印度人的安貧樂道就跟上述情況大不相同,而西方人爲錢財殺人放火也是司空見慣價值觀形成有其歷史文化背景,無所謂對錯,但也沒必要把它們視爲理所當然,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做最合適選擇,善哉善哉!

●作者老黑,原文出於「老黑看世界」,已獲同意刊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