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仲達:長照解危 信託是關鍵

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圖/信託公會提供

如果僅是買長照險,努力工作存退休老本因應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有用嗎?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點出「隨着國人平均壽命增加,長照問題越來越重要,但長照光財產及照顧還不夠,一定要有結合財產管理的信託機制,才能讓長照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目前長照存有兩個問題?雷仲達分析,包括:一、政府規畫長照服務系採實物給付,並依失能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給予補助,但該服務並未包含財產管理功能,無法滿足長照服務使用者須有人代爲管理財產的需求。二、長照費用可能將是大多數人一生中面臨最大財務風險,如不採取行動,累積資本,未來將會有很多家庭因承擔家中長輩照顧費用,造成財務危機

根據國發會對臺灣人口推估報告(2018至2065年)顯示,1993年臺灣跨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預估至2026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雷仲達強調,隨着臺灣人平均壽命增加,長照問題越來越重要,但長照若僅有財產管理及生活照顧還不夠。

爲何會出現財產管理危機?雷仲達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長期被照顧者76%爲失能,21%爲失智,倘長照服務使用者無法有效管理自己的財產,將無法確保自己儲存資金能有效運用在自己身上。而存款欠缺信託財富管理,也將讓資金無法隨時間而成長,將不足支付相關長照費用。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指出,長照如能結合信託,可完美處理上述二大危機。首先,將財產信託給銀行,由受託銀行依據信託契約約定審慎管理信託財產,減輕委託人年老無力自理資產擔憂,並可避免家屬子孫惡意奪產事件,減少被不肖之徒詐騙、侵佔;其次,民衆年輕時即可趁早利用信託儲備長照資金,透過有紀律長期不斷儲蓄,積少成多,讓未來老年生活不因退休而經濟失據,同時信託也可與保險結合,已有受託銀行辦理銀髮長期照護保險金信託」,結合長期照顧保險及保險金信託,未來保險公司所給付的保險金便可進入受託銀行,以受託人名義所開立信託專戶中,充實長照所需資金。雷仲達表示,信託公會將會循適當管道,建請主管機關將信託相關課程納入長期照顧服務人員訓練課程中,推廣長照與信託結合概念,以幫助民衆儲備資金並確保受長照者財產安全。

雷仲達說,去年7月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自2019年1月1日起,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符合衛生福利部訂定「個人符合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之須長期照顧之身心能者資格要件者,不管是聘用看護、使用長照機構服務或由家人照顧,可享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定額減除12萬元。民衆若就年老時發生身心失能情形而無法運用財產照顧自己有所擔憂,可考量使用銀行提供高齡者安養信託服務,以信託連結長期照護預爲相關規畫,享受租稅優惠也照顧自己,實現老年樂活安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