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改制換湯不換藥 臺鐵何時轉骨
臺鐵公司化將滿一年,三大問題沒解決還頻出差錯,列車準點率更創近三年新低。 聯合報系資料照
前總統蔡英文在太魯閣號事故後宣示改革臺鐵,要讓民衆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臺鐵公司化即將滿週年,人力缺口、安全管理、票價調漲等三大挑戰,一個都沒做到,唯一有感就是董事長、總經理加薪百分之四十,公司化換湯不換藥,臺鐵永遠難轉骨。
今年元旦,臺北車站東二門風光將「國營臺鐵公司」掛在門楣,正式改制,但一年過去,門面翻新,卻感受不到臺鐵實質改革力,低級錯誤倒是不斷髮生。
人力缺口、薪資結構、票價調漲問題,經歷幾次抗爭,好不容易政院覈定臺鐵新進從業人員調薪案,臺鐵新進從業人員起薪上看三點六萬元,但這仍是衆國營企業中薪資待遇最差,至於票價調漲,至今仍是凍漲,未來能不能調整,依舊是個問號。
另外,臺鐵公司化後,在組織人力方面設立北、中、南、東各營運處,並將營運安全處、專案工程處等改製爲正式單位,原意是讓各營運處能針對其人力有更好管理,但卻變成最偏遠、最需人力的東區營運處嚴重缺額,導致該單位員工平均一天工作十五小時,而身爲負責臺鐵營運安全的營運安全處也超工時,根本將員工健康及乘客安全視爲無物。
六年前普悠瑪列車翻車事故,造成十八人死亡,二百多人輕重傷,三年前太魯閣號事故,釀四十九死二百多人傷,每次事故,讓民衆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政府喊得震天價響,公司改制及文化機制的建立,雖不是短時間能立竿見影,但臺鐵公司若只是改個名,換湯不換藥,永遠難轉骨,又怎麼對得起死去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