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善勸幾諫者 乃人間至寶

文/馬凱

方今天下滔滔,危機四伏,一觸即發。已經浮現的,是南海戰雲密佈美國拉攏日澳,與中國大陸分庭抗禮情勢緊繃;中東的伊拉克、敘利亞正受ISIS屠戮,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所。更不能忽視臺海兩岸由於一個可笑的「九二共識通關密語相持不下,不僅陸客來臺觀光已成爲「亮劍」的籌碼,甚至大動干戈之說也甚囂塵上。兩岸本來互利互補、脣齒相依,卻鬧到勢同水火地步,絕非兩岸人民之福。若只是冷對抗相互傷害,雙方都要付出不小代價;一旦兵戎相向,不但經濟大受摧殘、人民飽受荼毒,且仇恨種籽深深埋下,不知多少世代方能消除。

兩岸之間的爭持,正如許多危機的發生,只是源於某些有大勢力者迷於眼前短利,不見大是大非及長久利害;或者爲了一時意氣、計較門面上的得失,鬧得下不了臺,最後引來大禍。此類悲劇史書上隨處可見。

但更令人眼睛爲之一亮的,就是某些智慧過人口才便給的說客,能於嬉笑怒罵之間,或當頭棒喝的剎那,讓當事人忽然醒覺,幡然改變,將大禍化解於無形。這正是此刻我們馨香祝禱祈求上天降下的能人

然而在日用生活之間,雖不如是戲劇性,其後果也遠不如此慘烈,同屬此類的矛盾衝突卻比比皆是;我們自身亦不可免。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正因爲或迷於短利,不見長久利害,或自以爲是,不見大是大非,人常有過而不自知。正因爲身在局外,一般人對他人的過錯卻一清二楚。所以透過他人的指正,最有助於知過改過,免除許多無謂的禍患

只是被人指摘犯錯,自尊不免受損,甚至惱羞成怒,竟至反目成仇。因此最難得的友人,就是智慧過人善辨是非,又培養出高明的說服力,用巧妙方法、溫婉言辭,讓人心悅誠服。更要緊的是,勸諫他人絕非易事,鮮少能一言奏效的,反而可能引來怒目以對、反脣相譏。論語裡就指出,事奉父母若有事規勸,必須幾諫,一次不成仍要和顏悅色,等到適當時機用心嘗試;對朋友又嘗不該如此?

一生能有數位如此的友人,其幸運過於如山金銀財寶。在那些具有大勢力者身邊,若多有這樣的智者生靈可免去多少災殃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43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