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行政有共識 內政部同意遏止鮭魚之亂

挪威進口鮭魚因爲產地氣候條件佳,油花豐富,屬品質較佳的生魚片食材。(馮惠宜攝/本報資料照片)

爲吃免錢壽司,去年臺灣掀起「鮭魚改名之亂」。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審議《姓名條例》修正草案,儘管內政部及朝野立委均認同改名後,應修法增訂於一定期間內不得再改名,但因此次修法,也包括原住民傳統名字能否以羅馬拼音登記,內政部認爲此舉將造成識別的疑義,使得包括「鮭魚條款」在內的草案均保留擇期再審。

針對去年日本連鎖壽司店推出促銷活動引起的「鮭魚改名之亂」,朝野立委接連提出《姓名條例》修正草案,針對改名者,提出3個月至3年期間內不得再改名的限制條款。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指出,更改姓名爲個人的自由權,但更名應慎重爲之,爲避免短期內頻繁更改增加行政機關不必要的成本,且可能造成個資管理空檔與漏洞,引發相關問題,因此有必要修法。

國民黨立委溫玉霞也認爲,改名雖然是個人的價值觀,但現行法令過於關鬆,已經讓改名變成部分人的兒戲,幾分鐘內就可完成改名,因此《姓名條例》確實有必要修正,修改爲每次改名應間隔1年以上。

對此,內政部次長花敬羣表示,姓名權受憲法保障,基於司法院釋字第399號,姓名權爲人格權,所謂雅與不雅是主觀價值,應該予以尊重。然而,根據《姓名條例》第九條規定,民衆若因姓名的字義粗俗不雅、音譯過長或有特殊原因可申請改名,且次數已3次爲限。

花敬羣進一步指出,依照「戶籍登記注意事項」,改名確實爲重要記事,須隨個人戶籍資料轉載,所以民衆改名應慎重。因此,是否應該增加改名期限的限制,內政部會尊重立法院的審議。

儘管立法、行政部門均對「鮭魚條款」有共識,但因此次付委審查的條文當中,國民黨立委鄭天財、民進黨立委伍麗華也針對《姓名條例》第二條提出修正草案,增訂原住民傳統姓名得使用羅馬拼音或原住民族文字,辦理戶籍登記、申請歸化或護照,不受原條文「應使用辭源、辭海、康熙等通用字典或教育部編訂之國語辭典中所列有之文字」的限制。

對此,花敬羣表示,姓名涉及溝通識別,而原住民的文字仍待各界熟悉,相關修法內政部認爲應當「逐步漸進」。在缺乏配套情況下立刻修法改變,會讓社會面臨溝通、識別、誤判的風險。

花敬羣表示,相關配套已由政院開會討論中,內政部會再請原民會研擬政策及蒐集原住民族意見後,再一同配合推動配套,屆時再請政院開會討論後續修法。

此外,由於原住民族得使用羅馬拼音或原住民族文字登記的修正草案,並未額外明確訂定施行日期,使得該法案即便通過,也將面臨何時開始施行的困難。因此,最終內政委員會宣佈《姓名條例》相關修正草案擇期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