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三讀 漢人姓氏可取得原住民身分規定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原住民身分法部分條文,增訂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通婚所生子女,若從具非原住民父或母的漢人姓氏,只要以原住民族文字並列父或母所屬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即可取得原住民身分的規定。。記者林伯東/攝影

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原住民身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增訂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通婚所生子女,若從具非原住民父或母的漢人姓氏,只要以原住民族文字並列父或母所屬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可取得原住民身分的規定。

目前原住民身分法第4條規定,原住民與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取得原住民身分。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從具原住民身分的父或母的姓或原住民傳統名字者,取得原住民身分。

原住民族委員會表示,這次修法重點之一,包括迴應憲法判決意旨,增加取得身分要件規定,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通婚所生子女,若從具非原住民父或母的漢人姓氏,只要以原住民族文字並列父或母所屬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便可取得原住民身分。

三讀通過條文規定,父或母爲原住民,取用父或母所屬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或取用漢人姓名並以原住民族文字並列父或母所屬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或是具原住民身分父或母的姓,符合這三款規定之一者,取得原住民身分。若依取用漢人姓名並以原住民族文字並列父或母所屬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規定,取得原住民身分者,其子女從其姓者,應依同款規定取得原住民身分。

三讀條文明定,非原住民經年滿40歲且無子女的原住民雙親共同收養,符合被收養時未滿7歲,及取用或以原住民族文字並列收養者之一所屬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或從收養者之一的姓規定者,可取得原住民身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