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00天!臺灣第1株「雞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株」建立

臺灣第1株「雞誘導能性細胞株」建立。(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華少甫臺北報導

爲提供品質穩定的幹細胞株,供科學研究使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開發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技術,以人工方式體細胞反轉成未分化狀態的細胞,且研究亦指出,其具有類似胚幹細胞的分化多能性特性

生物醫學科技的應用上,這種幹細胞株可應用在大衆所熟悉的器官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癌症醫療疫苗生產藥物篩選等相關研究。因此,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技術在生物醫學的研發應用上廣受世界的矚目。畜產試驗所繼2015年豬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發表之後,經過2年半的研究,又成功建立臺灣第一株雞誘導多能性幹細胞(ciPSC)技術。

▲臺灣第1株「雞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株」建立。(圖/農委會提供)

畜產試驗所表示,家禽是一種很好的試驗模式動物,常被使用在發育生物學、疫苗開發與疾病模式之研究。然而,雞不像哺乳動物已建立具有分化多能性之幹細胞株,可提供研究人員進行類似哺乳動物的生物醫學等相關研究使用。目前能提供做爲研究使用的家禽細胞株非常欠缺,許多疫苗的生產是利用家禽(雞)的胚胎或是初代培養的雞胚胎纖維母細胞進行生產,但此方式具有潛在的生產風險,例如未受病原污染的「無特定病原雞蛋」短缺、病毒毒性過強而無法利用雞胚蛋培養,以及胚蛋的個體差異造成的疫苗生產及品質管制的困難等等。因此,分離與建立品質穩定的家禽幹細胞株,對於基礎科學研發和實際疫苗線上之生產及應用等研究均有迫切之需求。

畜產試驗所經過長達40次以上的繼代 (400天)培養及相關的實驗證實,成功誘導出臺灣第一株雞的多能性幹細胞株,是一株穩定且具多元分化潛能的細胞株。該所表示,臺灣第一株雞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株,此項突破性的研發成果,獲邀在2017年9月份日本沖繩縣所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生殖生物學會議」中發表。本項雞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株平臺技術,未來除可應用在人工生殖、細胞或性別分化的調控、動物疫苗或流感疫苗的穩定生產及轉基因家禽研發外,亦可應用在瀕臨絕種動物的保種覆育的保育工作上,爲生命科學發展奠立革命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