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明南犬參與WCIT 2017領袖對話

中國信託銀行副董事長利明獻(右)針對「破壞式創新的實踐」爲題,點出影響金融發展之三大技術,與國際領袖交流。圖/中信金控提供

暌違17年再度於臺灣舉辦的第21屆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orld Congres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WCIT),吸引衆多國際資訊科技相關業者專家學者齊聚臺北,針對不同主題分享資訊與通訊創新應用趨勢。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董事長利明獻應大會邀請參加12日的領袖對話,以「破壞式創新的實踐」爲題與各國專家對談。

利明獻指出,「人工智慧」、「區塊鏈」、「生物辨識」將是影響金融業最主要三大技術,亦是金融業要面臨「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挑戰

利明獻表示,金融業近年最大的破壞式創新發生在大陸當地金融業長久以來受惠於經濟快速發展而獲利豐盛穩定,個人金融則受限土地幅員龐大或獲利性不如法人金融等因素,存在許多尚未被銀行服務人口,而數位金融的出現顛覆了整個傳統金融市場,由非金融業(Non-Financial Institutions)促進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事業的發展。

例如,阿里巴巴集團發展支付寶,最初只是爲促進淘寶商城付款方便性及解決信任問題,當客戶基盤變大後就擴展業務至理財(如餘額寶)、消費貸款信用評分、P2P(Peer-to-Peer)轉帳,甚至行動支付,滲透大陸民衆生活,讓傳統銀行業務被侵蝕,甚至被迫降價應戰,而這樣情況也陸續發生在人口衆多的新興國家,如印度印尼

利明獻說,銀行業應以「人工智慧」、「區塊鏈」、「生物辨識」等影響金融業最主要的三大技術來面對破壞式創新,「人工智慧」可涵蓋銀行客服財富管理風險管理等面向,以智能理財自動化建議與管理客戶財富投資,降低人力成本,一般大衆也可享受理財服務,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自動化來偵測詐欺及客戶風險。

利明獻呼籲,政府建立健全法規環境基礎設施以鼓勵創新,如新加坡英國等政府促進金融法規鬆綁,建立金融監理沙盒讓創新不用受到監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