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翁啓惠案:凸顯技轉盲點
▲中研院前院長翁啓惠被依貪污罪起訴,凸顯投術移轉給私人企業的不合理性。
文/李武忠
前中研院院長翁啓惠在浩鼎案中被依貪污罪起訴,除個人道德操守因素外,也凸顯現行技轉條例拿人民辛苦納稅錢所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透過技術移轉給私人企業賺取微薄權利金的不合理性,政府應重新檢討修正並明確規範,纔不會重創生技產業的發展。
國內水產科技研發成果一向是政府宣傳政績的重點。日前媒體報導臺灣學者認爲無病毒(SPF )種苗不是透過遺傳育種技術所研發的種苗,只是利用技術,提高蝦苗售價的商業策略;在養殖過程中,無論在室內或室外養殖池,都沒有辦法隔絕空氣、水源以及動物的傳播,沒有辦法做出所謂的 SPF 蝦苗,無法提高產量。
目前臺灣 SPF 白蝦養殖的生產體系已經完全瓦解,幾乎所有的養蝦業者對放養SPF 蝦苗都已完全失去信心。
國內水產試驗所致力於推廣SPF 蝦苗,宣稱可以提高養殖蝦類存活率,不僅自售SPF蝦苗,還將該項技術技轉給民間繁殖業者賺取技轉金,列爲該機構的重要成果之一,該項研究計劃還多次獲得國家科研經費的支持。
如今卻遭國內學者公開批評沒有效果讓外界一頭霧水,事實究竟爲何?以較高價格購買的SPF 蝦苗究竟有沒有如政府宣傳般的效果?該試驗機構有必要對外說明,以解外界疑惑。
▲臺灣養殖漁業靠科技取得競爭優勢,如今已逐漸式微。(圖/記者季相儒攝)
花國家大筆經費所研發出來的成果,未以無償或較低優惠價格提供國內業者使用,改以相對低價的技術移轉給有興趣的廠商,在缺乏有效的管控機制,也讓國內辛苦研發的技術流到國外,反成爲臺灣強勢競爭對手的作法,因涉及利益分配,政府始終不願正視,致出現許多負面效應與弊端,包括技轉獎勵金的不當分配等。
對於隸屬公家機構的試驗研究機構,每年耗費國家數億元經費,研發成果對產業的貢獻應該列入管考項目並加以評比,許多養殖業者面臨的棘手問題如:養殖文蛤、白蝦等大量死亡卻可等不到解方,讓養殖業者多所怨言。
受到過漁、非法捕魚、海域遭到嚴重污染、魚類產卵及棲息地遭破壞等影響,天然漁業資源日漸枯竭,30%的漁業面臨捕撈過度情況,海洋正在失去爲數億人提供食物暨生計的能力,養殖漁業將扮演越來越吃重的角色,未來遠景看好。
臺灣水產養殖歷史悠久根基穩固,過去臺灣養殖漁業靠科技取得競爭優勢,如今已逐漸式微,能否止跌回升繫於技轉、管考等制度改革,這也是翁案給學術及科研界帶來的新課題!
推蔫報導
黃暐瀚/別賴奧蒂嘉!
相關文章
李武忠/爲政策說好的「負責下臺」呢?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士,經濟系教授,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