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說再見 崑山科大「分手博物館」紀念物說故事

展覽也提供明信片,讓觀展者藉由明信片傳達當時想說卻來不及說的思念,或感謝對方的話,並協助將明信片寄出,讓觀展者彌補心中的那一份缺憾。(崑山科大提供)

崑山科大舉辦「分手博物館」展覽,透過課程鼓勵學生提供封存回憶,勇敢和過去道別,分享背後點點滴滴,展出百件紀念物品。(崑山科大提供)

說再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臺灣有各式各樣主題博物館,但你聽過分手博物館嗎?崑山科大舉辦「分手博物館」展覽,透過課程鼓勵學生提供封存回憶,勇敢和過去道別,分享背後點點滴滴,展出百件紀念物品,娓娓道來一段段分手的故事

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免有分手經驗,每個人療傷方式不盡相同,但都能從中獲得成長。崑山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林幼雀老師帶領「專業知能融入敘事力新創計劃-閱˙說˙敘事探索課羣」計劃團隊,爲此籌辦爲期一週的「分手博物館」,學生透過向外界徵件,或提供自己的故事及紀念物品展出。

展場中展示一雙名爲「沒有聲音的鼓」的鼓棒,「這是個沒有聲音的鼓,在媽媽離開後,這雙鼓棒再也沒被打開,一放就放了近10年。」鼓棒是作者母親生前用來打擊最愛的樂器,但一場意外後,隨着母親離開而沉默,保留這雙鼓棒,就像是母親還在身邊一樣從沒離開過。

林幼雀老師表示,籌辦過程中,希望能讓學生們學會面對分手,分手不單只是情人間的分手,也包含親人寵物的離別,或者隨時間流逝而淡去的事物等,這是人生的必經歷程,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面對分手這個課題,以不同角度看待過去,收拾好情緒才能迎接未來。

活動從104學年度舉辦至今已邁入第4屆,此次同時結合通識「性別法律」、「疾病預防與照顧」與專業「數位邏輯設計與實習」等3門課程,一共展出110件物品,除了原有通識課程,還加入專業領域課程,讓專業與通識接軌。

由於「分手」這件事常常來得措手不及,很多話常常留存放心中,待時間流逝才能漸漸放下,因此,展覽也提供明信片,讓觀展者藉由明信片傳達當時想說卻來不及說的思念,或感謝對方的話,並協助將明信片寄出,讓觀展者彌補心中的那一份缺憾。

時間是如此殘酷,帶走的不僅僅是歲月,還有那些人與人之間最單純相處的時光,要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刻才能不留遺憾的面對分離。

林幼雀說,分手是一輩子課題,很難不傷心當中也可能夾雜許多負面情緒,身邊朋友們也要學會陪伴,讓對方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人。有別於一般心靈安慰,分手博物館試着讓同學們換位思考並積極面對,「這些悲傷或不安都將成爲推動自己向前走力量,因此,每一次的分手何嘗不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