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8年成房地產關鍵詞 百姓對房產稅爲何如此敏感

(原標題:連續8年成爲房地產年度關鍵詞,百姓對房產稅爲何如此敏感?)

近日,上海市發佈的《關於本市開展對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試點若干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發關於房產稅的討論持續“發酵”。房產稅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有學者認爲,未來5年出臺房產稅的可能性很高,現已具備出臺房產稅的條件社科院專家也曾建議“十四五”期間出臺房產稅。《通知》的發佈可謂觸發了社會敏感神經,並引起多種解讀。

上海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政策已試點十年,此次正式發佈是繼續試點還是正式新政?我們都不得而知。但上海作爲一線城市,其政策走向無疑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因而更引人聚焦聯想。

當前一二線城市樓市仍沒有降溫跡象。去年11月,一二線熱點城市還出現樓市“打新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出現“年底翹尾”行情房價漲幅相對偏大。近期一些性價比高的新盤以及優質學區房也成爲本輪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對於降房價、穩房價,多位專家學者官員都建議徵收房產稅。去年12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就曾談到降房價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稅、收房地產稅,收有多套房子的人的稅。但他同時提出,起徵點和免徵面積一定要把握好。去年11月,財政部長劉昆撰寫的《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一文談及進一步完善現代稅收制度時提到,未來房產稅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自10年前上海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開始試點,到隨後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出臺等,房產稅的推出可謂醞釀多年。2011年上海、重慶試點房產稅時,筆者就曾撰文《房產稅試點意義何在》談道,“試點房產稅的另一個潛在目的就是徵收房產保有稅以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從長遠講,利於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但地方政府稅收轉型還必須與土地制度的改革並舉。筆者認爲,應以試點房產稅爲契機,推動地方政府財務公開,推行公衆監督渠道,在推動地方政府稅收轉型的同時,推進地方政府職能轉變,這纔是試點房產稅的最大意義所在。”

房產稅已經連續8年成爲房地產年度關鍵熱詞。爲何百姓對房產稅如此關注?原因在於房產稅於每個持有不動產的居民而言息息相關。央行數據顯示,我國當前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高達96%,徵稅政策無疑對佔比96%的大多數人都有影響。當前是出臺房產稅呼聲甚高之時,由此引發的個別解讀,也給民衆帶來不少焦慮。黃奇帆提到的“起徵點和免徵面積一定要把握好”,筆者非常贊同。科學設定起徵點和免徵面積可將惠及大多數工薪階層,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於擴大內需消費增長的舉措。有關房產稅推行還未有新動向,我們期待權威解讀的發佈以打消民衆顧慮,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