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眷改」風起雲涌 父執輩煙消雲散

大溪僑愛新村眷村民衆透過懷舊照片,回憶40年胼手胝足的甘苦歲月。(本報系資料照片)

太武新村部分現已被打造爲文創基地。(本報系資料照片)

更慘的是,將近三分之一以價購方式搬到僑愛新村大樓居住,那些我最熟悉的伯伯、媽媽、父執輩,都在不到二年的時間中,逝世過半!這是「眷改」?這是當初你們想要的結果?

臺北的南機場,四四南村是聯勤的大本營。水源路是國防醫學院的,臺南空軍最有名的水交社,嘉義空軍的白川町、東門町,左營海軍的海光,內壢的自立、居廣,楊梅的金龍,大溪的勝利,桃園的建國一二村,而以婦聯新村爲名的,多半是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名義,以照顧低階軍士官所蓋的。還有,位於八德的僑愛新村,則是海外愛國華僑捐款所蓋的,以及在中壢龍岡從滇緬過來的忠貞新村、貿易七村,第一士官學校旁從富國島撤退回來的富臺新村,飛駝、憲光、大鵬……等等。

何處還有我的家?

我的家呢?一直以爲可以住一輩子的家?

桃園縣大溪鎮崎頂太武新村四十五號,在住過四十六年後,母親領了三百七十多萬元,我們最後的棲身地被掃成屋燼泥灰!如今我只能靠着回憶,做一段歷史性的記錄。

太武新村是由金門防衛司令部決定興建,由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以八二三砲戰時,中共對我砲擊的彈殼破片,收集後賣掉的錢所換來的。那些錢,供我們讀書時期成績好時,可以申請的優良成績獎學金,也用以興建了一百戶高級甲種眷舍。

在那之前,金防部已經蓋過位於中壢宋屋的居易新村,後來的居易二村,居廣、居安和金城新村,這也是金防部最後一批高級眷舍。

太武新村座落在大溪鎮崎頂,距離介壽路往裡面走二百公尺,纔看得到那二十五幢成田字型,一幢四戶二層樓的房舍。每戶實際建坪爲二十八坪,包括院子一百坪,是座鋼筋水泥、紅磚砌建的小洋房。

會選擇興建在此地的原因是鄰近當時正在建造中的陸軍總部,和發展中的中山科學研究院。當時的第一軍團:特戰司令部,化學兵學校,大湳機場都圍繞在一起。而申請這裡需要有基本條件:在金門服務滿一年上校級以上的主管,且家中有小孩,再按考績比點數分配,當時大家可也是擠破頭搬進來的。

我們村子前方還有一個足球場,司令臺(可以演電影),右邊有籃球場。爲了怕地勢高缺水,每四家還有一口深井,頂樓有水塔。記得當時,興奮地不得了,大家都說:「哇塞!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做夢,自己的家了!」

當年好不容易在板橋浮洲裡文和新村分配到一戶房子,才住四年,一次「葛樂禮臺風」,石門水庫無預警的泄洪,全都毀了。一天一夜,六個人擠、困、站在鄰居陳媽媽家小閣樓上的驚恐無助,我現在都還記憶猶新。大水沖走了所有的家當,留下比屋頂還高的爛泥。母親帶着我們三個念小學的兄弟逃難,在金門外島辦事處發了三封電報才催回父親,回到已經清理了一個禮拜的現場。父親看完嘆口氣說:「完了!這個家不要了!」之後,我們才搬到大溪的太武新村。

眷改,改了什麼?

一九九六年(民國八十五年),眷改的消息漫天佈下命令,一道道齊頭、假平等式的好消息到處發送。

在政客眼光中想到的是拆掉竹籬芭、打掉什麼鐵票;在建商眼光中則閃爍着鈔票,看中的是每一塊可以賺大錢的眷村好土地。

無奈的軍人、眷屬們還以爲終於可以分配一戶,屬於自己有產權的「家」了!

被指派執行的軍人們,誰又要來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啊?「眷改」並不是一句話,也不是一個「眷改條例」的行政命令能夠通通囊括、解決所有問題的依據啊。

有那個長官願意把最優秀的參謀、最強的手下派去做「眷改」工作?只能派遣最信任,不會出問題的心腹手下去處理這塊,這可是個不再容易升官,卻不得不做,還要懂得應付民意代表的工作。

事實上,眷改工作需要的是建築師、設計師、律師、精算師、財務專家和都市規劃師,共同組成一個專業團隊來處理這麼龐大的利益問題,但軍方頂多能做的就是行政、連絡、協調工作而已,卻任由李登輝老謀深算一個想法,就通通執行了!舖天蓋地二十年,什麼國民黨的軍隊?強盛的國軍?榮譽的軍眷?

一句話:全毀了!

你知道嗎?在民國八十五年「眷改」風起雲涌的時候,我們太武新村被列爲頭號目標。住有一半以上將官的太武,被由當時軍團政戰主任白中將爲主,逐戶拜訪威嚇利誘,弄得全村老少人心惶惶。經由我上電視節目「軍中真相,追!追!追!」直接點名,挑明說白後,太武新村才又平靜苟活了十五年。民國一○○年也是在完全無從選擇的情況下,我的母親被迫領取了三百七十多萬元,選擇到村子前方的租房處住下。因爲當時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她,最不願意的事就是離開她熟悉的地方,在父親逝世後,那可是她一輩子的記憶啊。

更慘的是,將近三分之一以價購方式搬到僑愛新村大樓居住,那些我最熟悉的伯伯、媽媽、父執輩,都在不到二年的時間中,逝世過半!這是「眷改」?這是當初你們想要的結果?

「政客」,沒有良心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我們這一代早期的軍人,經常標榜自己「除了不會生小孩,無所不能」!真的嗎?真的錯了!

因爲我們只會從上往下,下命令、服從,不會、不準看旁邊,瞭解外面,甚至對自己的太太、家人也要像防賊似的心理建設。我們不懂得橫向溝通和尊重,包括耐心聆聽妻子和孩子們的心事。我們不知道自己,不會也害怕面對社會,因而把自己圈在最安全的「軍中」,成就了一個被人們以異類眼光看待的「軍人」。缺少學習、認識、瞭解軍人以外的世界,也難怪一個「眷改」會造成這樣的結果!能怪誰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