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校園超連結-鳳凰花開 首屆陸生畢業

又是一年鳳凰花開時,我在臺灣生活步入尾聲。想想兩年前的現在,正在爲這個新鮮的決定而滿懷期待。兩岸分治這麼長時間以來,臺灣首次招收陸生居然被我誤打誤撞趕上了,想來是一件值得雀躍的事。

於是就這麼義無反顧地來了。年輕的歲月裡,每一個決定走出的每一步,或許看似無心,但絕不會虛度。22歲的我與臺北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一開始情感上的不適應到逐漸試着用理性去思考絕大多數的東西,時間在我身上留下了烙印,看似雲淡風輕,實則不可磨滅。有些東西,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觀光遊學可以體會的。時間久了,才知道原來歷史欺騙了我;時間久了,才知道這麼多年來耳濡目染的血濃於水,過了這一灣淺淺的海峽就被本土意識取而代之。在這樣不斷地顛覆與反顛覆中,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我終究還是要回去,回到那一片最熟悉而又陌生土地,除了記憶和一紙文憑,還有什麼是能帶回去的,這或許又要交給時間的續集。

很多時候,在時間長河中踩上了這樣一個結點,我們無論如何都被認爲是幸運的。我的同學中藏龍臥虎,其中有因被第一屆陸生的身分所吸引而來到這裡的。短短兩年不到,《臺灣你可以更贊》、《陸生元年》這樣的小書相繼出版,就出自我身邊的可愛夥伴

但是,任何新鮮的事物總是意味着探索,路就是在一羣羣探索者腳下慢慢被走出來。雖然近年來大陸人在臺灣的地位與十多年相比已經大大改觀,然而陸生作爲一個嶄新的羣體還有很多地方有待關注與完善。

臨近畢業,我們這一屆學生有很多都面臨找工作問題。由於兩岸研究生學制以及徵才模式上的差別(大陸的校園徵才多在每年的10至12月分舉行,而不是像臺灣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我身邊就有同學爲了回去面試,在短短10天之內來回3次,期間還要應付期中考試,辛苦程度可見一斑。

像我們這些理工科專業一般只有兩年,所以很少能夠有大段的時間讓我們去找工作,我身邊的臺灣同學往往是等口試完成以後才着手。但是在大陸,因爲有應屆生保護政策,如果等畢業之後就錯過了應屆生的徵才季,喪失了很多好機會。這些問題,或許是我們之前沒有想過的,這也是我們這些勇於嘗試的人要付出的代價,將來情況也許會慢慢改善吧?

臨近分別之際,一切都變得可愛起來。甚至是每天都要經過的公館夜市,因爲想着或許以後都不會再路過這樣充滿了油煙與喧囂的狹窄小路,而突然留戀起來。實驗室中哪怕兩年都沒什麼交集的同學,甚至是原本略略刺耳聲音,在這個畢業的季節,被染上了即將屬於回憶的金色,顯出美好的樣子我會一直都記得,在我20出頭的歲月裡,給我帶來驚喜雀躍,也給我帶來疑惑思考的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