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視界旺報、中新社共同策劃-大陸網路金融進入深水區

網路金融在大陸走到今天,或者說闖到今天,高層肯定也看到或者聽到下面的彙報。爲什麼網民遲遲到今天才等來李總理的這句話?筆者雖然也是網路金融從業者,但說句實話:因爲網路金融還是太年輕了,從金融總量的角度沒有想像得那麼重要。

明確監管界限

我們先看看大陸網路金融的成績單。根據艾瑞的資料:P2P貸款(含在線與線下)2013年的總規模達到了680億(人民幣,下同),相當於2013年銀行信貸體系8.9兆規模的千分之7。大陸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TC中國」24小時成交是2000萬人民幣,A股5個小時成交是3000億,不到千分之0.07。

餘額寶的成績是唯一能拿出來看的,4000億規模約佔大陸貨幣基金總盤子的1/3。因此有網友笑談,「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在說「促進以餘額寶爲主的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其實餘額寶在筆者看來,只能算半個網路金融產品,使用者對它理解和支付寶宣傳的概念「會賺錢的錢包」是有差距的。很多大陸民衆,只是把錢通過支付寶存進餘額寶,然後定期取出來去線下消費。民衆不過把它理解成比銀行收益高的理財產品而已。

在李克強講話之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參加兩會政協小組討論會時也非正式表示:對於餘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過去沒有嚴密的監管政策,未來有些政策會更完善一些。

這句話的含義就是:首先明確了網路金融,哪怕網路成分很多,也是金融產品的一種。而屬於金融產品,就歸證監會和銀監會管,這是在明確監管界限。其次就是「未來有些政策會完善」。什麼政策,如何完善?非常重要。筆者判斷,多半是營銷層面要限制網路公司打承諾收益的擦邊球。

迴歸金融本質

衆所周知,大陸的金融公司限制比較嚴格,輕則通報批評,重則扣分降級。但網路公司有輿論優勢,而且又有工信部、證監會、銀監會多頭監管的便利,敢進金融公司不敢進的政策雷區。未來監管部門的思路可能是:雖然過去既往不咎,但網路公司和金融公司回到同一遊戲規則下面競爭。

其實就算政策面沒有動作,對於馬雲來說,餘額寶走到今天這步,也開始遇到規模越大越難賺錢的金融魔咒。3月初餘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6%,下跌至5.895%。此外,理財通、百度百賺等網路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都趨於下滑。2014年馬雲再走貨幣基金這條路恐怕也是行不通了。

除此之外,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這個全世界網路創新的根據地,網路金融發展得卻一般,美國人在5年前就發明了類似餘額寶的Paypal基金,但在2011年黯然清盤。

這背後不得不讓人反思,網路金融在大陸火爆的原因,到底是因爲企業家的聰明才智,還是因爲大陸金融體系的「特色」。中國大陸現在處在社會轉型期,網路金融承載了「草根」的太大希望,被賦予了金融和網路以外的符號含義。但是大道至簡,把網路金融迴歸到金融的本質,讓網路金融更簡單一點,也許更有利於它未來的發展。

(作者爲大陸網路金融資深分析師、「問投資」平臺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