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鐵剎山“道教·中國”養生文化論壇

本屆論壇主題是“尊道貴德,健康養生”。論壇由遼寧道教協會主辦,本溪市道教協會、本溪市道教文化研究會鐵剎山風景區管理處承辦。

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媒體朋友;國家宗教局,遼寧、湖北、湖南省宗教局、遼寧省各市宗教局有關領導;中國道教協會、遼寧省道教協會、本溪市道教協會、本溪市道教文化研究會相關人員,共計180餘人出席了論壇活動

九鼎鐵剎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爲道教龍門派在東北的傳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鐵剎山奇峰峭拔,林木蔥鬱,古樹參天,洞穴杳然。衆多的摩崖時刻和峰巖洞穴等景觀彰顯出濃重悠久的歷史文化色彩。相傳商周時期的長眉李大仙在此修道成仙;古代小說《封神演義》、《金陵府》、《楊家將》均有關於鐵剎山的文字記載。在《封神演義》第四十五回“燃燈議破十絕陣”中,大破風吼陣的定風珠就是從鐵剎山的“八寶雲光洞”借得,故有“鐵剎三千年”之盛名。特別是明代崇禎三年,道教龍門派第八代掌門人郭守真在此傳教佈道,開啓了東北道教先河。清代遼陽名士、海龍知府白永貞多次遊歷鐵剎山,曾題詩曰:“天然形勝擅遼東,九頂巍峨矗碧空瑞氣夕瞻金母嶺祥光朝射玉皇宮。山前河水縈衣帶,洞外天橋落彩虹。信是乾坤鍾毓厚尋仙何事問衡嵩。”對鐵剎山的秀美風光和人文景觀進行了生動描繪。鐵剎山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蜚聲海內外。

鐵剎山所在的本溪滿族自治縣位於遼寧東部,是享譽全國的“中國楓葉之鄉”,是東北亞人類活動最早的地方。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6.8﹪;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近20000個,是天然的大氧吧,具有發展全域大健康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多年來,本溪縣始終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依託綠水青山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已成爲以瀋陽爲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羣重要的戶外運動休閒基地。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和生物基因,大力發展遼五味、刺五加等中草藥及綠色無公害產品的種、養殖和深加工,正在全力描繪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道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道教身心並重的健康觀和養生學,包含道教積極的人生觀和身心全面發展的整修方法,充滿着智慧和實用價值,在現代社會中對調整人們的身心,健康人們的體魄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次論壇,對於加強道教養心文化研究,弘揚中國傳統生命科學,發展大健康產業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本屆論壇,共有兩場主題發言,分別由著名詩人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李森,遼寧省道教協會副會長王常處主持。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蔣子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倫理學教研室主任何懷宏著名畫家、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馮大中山西大學哲學系教授寧俊偉,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趙理修等著名學者26人蔘加了論壇活動。各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依託不同學科,就道教養生文化的起源發展,現實價值作了精彩闡述。整個論壇活動氣氛融洽,發言踊躍,視角新穎,觀點鮮明。這次論壇可以用思想上有高度、學術上有深度、內容上有廣度來形容,是可以載入中國文化史冊的一次盛會。

論壇開幕式當日,鐵剎山還舉行了大型道教音樂展示、大型太極拳表演和大型祈福法會,吸引了大量遊人,盛況空前。

據瞭解,論壇主辦方將在最短時間內收集整理本次論壇形成的學術成果,編輯出版,以產生更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