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經典/臺灣畫家王攀元的衆生 到最後只剩一人

王攀元畫作《皆不是》,其作品中常以1人或1物爲主題。(圖/翻攝史博館官網,以下同)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並非很多新一代都接觸過王攀元的畫,不過一旦看過,或許就會爲這份美麗的孤寂而吸引,畫家王攀元2015年在臺灣辭世,回想他的一生則是端沛流離的故事,看盡了紅塵衆生,在他眼中到最後總是蒼茫的僅剩一人,大片的留白與黑影,擠滿所有的故事。

▲王攀元作品《落日》。

王攀元1908年生於江蘇,是大戶人家少爺,但因父母早逝,日子很早就開始,25歲靠賣報與打零工,在上海美專西洋學畫畢業後碰上中日戰爭,輾轉來到臺灣,還在碼頭當了3年的搬運工,他曾自述,有時在港邊站了一整天等工作,直到看到日落都等不到,只得淒涼返家。

▲王攀元作品《倦鳥》。

44歲獲人推薦,去羅東中學美術,過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才終於安定下來,重新與繪畫沾邊,離開家鄉,過着爲生活吃苦的日子,舍下畫筆30年,定下了王攀元的畫風,他的畫作絕大部分只有單一人物動物形體,以及太陽大地大山

▲王攀元作品《龜山》,詮釋他第二故鄉宜蘭龜山島

這樣一個單純的組成,卻呈現不同時期心情,即便是兩幅元素相近的畫,也能詮釋出不同況味,大片韻染、迷濛與迷離,也反映人生,生活本就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走過衆生的王攀元,到最後的註解,僅剩一人。

▲王攀元《人生幾何》,水墨紙本

►►看更多時尚資訊分享,快來下載星光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