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疫情或促使中國經濟總量提前超美

北京大學結構經濟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北京大學官網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日前出席論壇時談及中國經濟發展。他指出,百年未有變局的出現,關鍵在於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受新冠肺炎影響,中美之間的經濟增長差距進一步拉大,提前達成經濟總量超越美國,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世界將會從「百年變局」,重新恢復到一個比較穩定國際政治跟經濟結構。

中評社報導,林毅夫表示,之所以出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是基礎。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這八國是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俄國,日本跟奧匈帝國,當時它們的GDP佔全世界的50.4%。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加拿大上位,變成後來的八國集團

林毅夫表示,2000年,八國集團的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佔全世界的47%;如果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佔全世界的66.4%。可以說整個20世紀,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就由這八國來主導。尤其是美國一家獨大,在2000年的時候,美國的GDP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佔全世界的21.9%;如果用市場匯率計算,佔30.6%。

進入21世紀,世發生了巨大變化。2018年,這八國的GDP佔世界的比重下降到34.7%。其中,美國下降到16%。造成巨大變化的原因,主要在於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的快速增長。過去42年裡,中國每年的平均增長速度是9.2%。2014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的。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在2030年會超過美國,基本上已經是國際共識。尤其這次的新冠疫情會更加速中國超過美國的趨勢。因爲中國對疫情的應對較好,在2020年取得了2.3%的增長速度。

林毅夫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美國的經濟會下滑4.9%,所以中美的增長差距被拉大到7.2%。過去中國雖然發展比較快,但其實差距是比較少的。比如說2019年,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2.2%,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6.1%,只比美國的增長速度高了3.9%。但是在2020年肺炎疫情衝擊之下,中國的增長速度比美國高了7.2%。按照英國智庫的預測,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超過美國會提前到2028年。

「經濟是基礎,中國變成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有最大的市場,最快速的發展,當然對世界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林毅夫說,這也是爲什麼從奧巴馬開始,他就提出「重返亞太」;然後川普發動貿易戰科技戰等等的原因。但總的來講,只要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和發展,那麼世界格局的變化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爲轉移。中國重新恢復到世界最大、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體,我相信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林毅夫指出,中國的起點雖然低,但只要中國繼續維持目前的發展態勢,做好自己的事,挖掘自己的潛力,深入貫徹「雙循環」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利用國內的循環,另一方面利用國際的循環。在此狀況下,到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也就是2049年的時候,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的人均GDP會達到美國的一半。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所以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就是美國的兩倍。

林毅夫提到,相信屆時中國的發展模式和地位在國際上會被接受,這對全世界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林毅夫總結道,當中國變成全世界最大、最有影響的經濟體,就會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新的、可參考的發展模式,讓自己國家也能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追趕上發達國家。

有關中國經濟總量提前超美的觀點,在中國經濟學界並非只有林毅夫一人的觀點。德國經濟研究所(Ifo)提供的數字也顯示,已經多年佔據全球出口冠軍地位的中國,在經歷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更加擴大了與最強對手美國和德國之間的差距,作爲全球輸出最大國的地位更加鞏固。

據《德國之聲》指出,德國經濟研究所專家格里梅(Christian Grimme)對媒體表示,2020年中國大陸在世界貨物貿易市場上的份額增加1.5個百分點,達到14.5%,而美國的份額則下降約半個百分點至8.5%,德國下降0.1個百分點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