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不把我打進監獄,他決不罷休

司馬南的七條視頻指控,聯想至今並無迴應。不可否認的是,聯想正在經歷近三年來最大的輿論風暴。

輿論場已經分裂。司馬南對聯想道德層面的指控,奠定了這次輿論爭論的基調。最終,聯想和司馬南的支持者們,大多都偏離了事實本身,開始在在網絡上相互辱罵,揶揄,質問,相互仇恨。

當“沒有核心技術,只是個組裝廠”被人詬病時,很多人會想起柳傳志和倪光南那場路線之爭。一個技術至上的總工程師的出局,成就了柳傳志和聯想,但同樣讓其陷入今天的困局。

未來早已伏脈千里。重新回顧柳傳志和倪光南路線之爭,或許能更深刻的理解,聯想何以至此。

<�壹:柳傳志>

1944年,柳傳志出生於上海。父母均家境顯赫。5歲那年,柳傳志隨家搬至北京,1961年,柳傳志高中畢業。他想當空軍飛行員,但由於舅舅是右派,被拒之門外。

但他依然進入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學習,畢業之後在國防科委十院十所工作。1968年到1970年,柳傳志到珠海的農場鍛鍊。

兩年之後柳傳志回到了北京,進入中科院計算所。13年的磁記錄電路研究,雖然得過幾個獎,但卻並沒什麼實用價值。

1983年,柳傳志39歲,感覺“憋得不行”,想從中跳出來。

外部的變化,也讓柳傳志躁動不安。1984年6月,鄧小平對日本代表團談道:中國決心打開國門,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同事去賺外快,一個月掙得比一年還多。這對中科院計算所衝擊很大。計算所所長曾茂朝決定自己辦公司。其他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柳傳志說,“情況已經是最糟了,還能怎麼糟?”遂加入了創始團隊。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開始創業。他有20萬元資金,一間不足20平的傳達室,這也是聯想的前身。

當年計算所公司創業團隊排序是:所長兼董事長曾朝茂副研究員,總經理王樹和,副總經理張祖祥,副總經理柳傳志實習員。

這一年被稱爲“中國企業家元年”。後來創辦萬科的王石、海爾的張瑞敏成立公司,業務都初具雛形。

公司成立之初生存艱難,他和員工們一起賣賣運動服裝,電子錶,旱冰鞋。一年後,總經理王樹看到公司運營不佳,抽身離去。柳傳志升職爲總經理。

1985年,柳傳志開始給IBM做代理。公司代理業務的第一個機會來自國家體委信息部工作人員王珂。

在一次展覽會上,柳傳志獲知王珂所在的公司想買12臺IBM微機,但必須有體委財務處批准,柳傳志又發現國家體委用來購買微機的錢,都放在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後者手上握着 “進口許可證”。

於是柳傳志和王柯一同來到“中儀”。一個想賣電腦,一個想買電腦,而且是用自己的錢,現在卻要低聲下氣地請求第三者批准。遭遇了白眼,閉門羹,卻激發了柳傳志的鬥志:“這買賣我非做成不可。”

他找到他的同學來跑關係,陪閒聊,請吃飯,還幫他換外匯,大獻殷勤。工作人員終於說:“你們的生意還是可以考慮的。”

幾年之後便成了中國計算機行業中最大的代理商,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賣出幾百臺IBM微機。

柳傳志在推銷IBM微機時,一位知名技術強人倪光南加入了公司。柳傳志如虎添翼。

柳傳志不會想到,他和倪光南的相遇,成就了聯想,也成爲他心中永遠的痛。

<�貳:倪光南>

倪光南1939年出生,浙江寧波鎮海區人,比柳傳志大5歲。1961年,柳傳志剛剛考上大學,而倪光南已經從南京工學院(現在的東南大學)畢業。

畢業之後,倪光南分配到了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9年後,柳傳志也被分配到了這裡。

1968年,倪光南參與了顯示器的研製,大大推動了我國顯示器技術。不到30歲的倪光南,已經成爲了科技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此時,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的發展舉步維艱,沒有技術,只能搞一些倒賣生意,沒有自主研發。這個時候,他們想到了倪光南。

柳傳志去拜訪倪光南,倪光南竟然答應了,成爲了公司的總工程師。倪光南跟柳傳志約法三章:“一不做官,二不接受採訪,三不出席宴請。”

倪光南也對加入聯想做了迴應。他說,我曾以爲一個科學家整天跟用戶打交道是不務正業,可是在國外的見聞,我發現,研究成果不能躺在獎狀上,而是爲各行各業服務。

1985年,倪光南就設計研發出了“聯想式漢卡”和微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且在1988年開始研發芯片,到1993年,研製的芯片實現了產業化。

倪光南加入聯想,更重要的是,他和柳傳志早就相熟。他們交往始於1974年,天津幹校一起勞動。兩個人分在同一個班,同一間宿舍。雙方對彼此的品格和性格都頗爲欣賞。

因爲倪光南的加入,柳傳志如虎添翼。至今,倪光南仍稱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聯想式漢卡的發明,聯想挖掘到了第一桶金,在前三年漢卡就爲公司創造了1200多萬元利潤。在聯想式漢卡的10年壽命期中,總共銷售出16萬套,利稅上億元。

也因此,中國科學院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更名爲“聯想”。

倪光南對技術有天生的崇拜。他說,“中關村如果只是靠做貿易中心就長久不了,而是要成爲新技術的發源地,聯想亦然。

<�叄:分歧>

一切都生機勃勃。柳傳志和倪光南經歷了十年的蜜月期。

因爲倪光南巨大的貢獻,柳傳志對倪光南言聽計從。作爲聯想公司的科技帶頭人,倪光南也成爲聯想公司的形象代表。倪光南很自豪:“從1984年到1993年以前,柳傳志是全部信任我的,絕對信任我,基本上,我說的他都支持。”

隨着公司的發展,他們的分歧逐步顯現。1991年開始。柳傳志、李勤(聯想創業團隊成員)慢慢理出了“貿工技”的聯想經營思路,覺得倪光南立項太多,聯想能力跟不上,技術無法變成錢。

第一個衝突發生在1992年春節,李勤和倪光南商討,提出研發“是不是應該有重點?倪光南認爲,科學上很難分清楚,哪是“西瓜”,哪是“芝麻”。李勤說:“怎麼不好分?就按投入的資金的規模分。”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聯想研發中心屢屢不能將技術轉換成產品,變成產品,也賣不出去,投入800多萬元的多口卡項目失敗後,柳傳志和倪光南的矛盾激化了。

這標誌着,聯想兩種不同道路衝突的激化。

此時,倪光南的一封信讓柳傳志更坐不住了。倪光南給李總及總裁室寫了一封信,指責了柳傳志的管理,用人等一系列問題。柳傳志給倪光南寫了一封信,做出一個決定,如果倪光南迴信,兩人還可以好好談,“如果他不理我,還胡鬧,我就做徹底崩的準備。”

果然,倪光南沒有回信,柳傳志開始對倪光南強硬起來。

到了1994年,倪光南主導的,與復旦大學合資建立芯片中心的意向,柳傳以200字的便條,否決了。這終結了倪光南在芯片研究的努力,得芯片設計中心胎死腹中。此次,倪光南“受傷”很深。

此後無論倪光南如何努力,如何分析芯片“產學研”結合的前景,甚至四處奔走,幫助籌措資金,還得到了國家經貿委1100萬元的科研費和數千萬元的貸款支持。但柳傳志依舊不置可否。

此時,柳傳志也開始削弱倪光南的權力。倪光南發現,以前的意見都能通過,因爲他是通過柳傳志來做,當柳傳志不同意的時候,倪光南突然發現什麼事也做不了。

1995年,倪光南發現,1994年香港聯想上市中存在着上市招股書所沒有披露的重大負債持股問題,堅持向上反映。

他從未將向上級彙報的情況公開。一篇廣爲流傳的署名“敦科平”的文章詳細敘述了事情的經過。外界將至稱爲“柳倪之爭”,也是媒體津津樂道的“企業家和科學家”之爭。

倪光南一告四年,他抱怨說,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聯想的人向他正式做出過說明或者解釋。

1994年初,倪光南對聯想集團內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提出了關於決策、用人、1993年公司效益滑坡等方面的意見。1994年夏,倪光南對資金運行問題提出懷疑。

而聯想和柳傳志認爲,倪光南告狀,只是要把柳傳志告倒,所以他不斷找出各種理由告狀,“一個問題調查清楚了,他就會選擇另一個話題繼續告”。隨後,柳傳志向董事會寫信,表示不能繼續與倪光南同志共事。

<�肆:出局>

1995年6月30日上午9時。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10號,聯想集團總部六層會議室。聯想中層以上幹部200多人正襟危坐,氣氛緊張。多數人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但是已經感到氣氛不對,不敢隨便亂問。

會議室主席臺僅擺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大家全坐在臺下,柳傳志坐在第一排這邊,倪光南坐在第一排的那邊。

聯想董事長曾茂朝主持會議。他走上臺,僅說了一句“會議開始”,就將話筒交給了科學院代表宣讀《關於聯想集團領導班子出現分歧的情況通報》。

通報中說,倪光南提出的問題所引起的分歧,問題的核心是,1,在研究的戰略上誰說了算;2,柳傳志同志在經濟方面有沒有重大問題。

科學院代表最後決定,柳傳志應有更大的發言權和決策權。

同時經過調查:沒有發現材料證明柳傳志同志存在個人經濟問題。但同時,今後應將董事會的工作規範化,建立起必要的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並加強協調和溝通,以保證公司經營管理能高效運行。

宣讀解除倪光南總工和董事職務後,柳傳志感謝調查組給他的清白結論,他回憶了和倪光南一同工作的難忘歲月。說到動情之處,柳傳志開始哽咽擦眼淚,他停了幾秒,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說,當倪光南同志和我在工作中意見分歧尖銳的時候,他就向院領導告我經濟方面有重大問題的狀況,一個問題調查清楚了,解釋完了就又來一個問題,不把我打入監獄絕不罷休。

第二天,有記者採訪倪光南,請他談談感受。倪光南沉默不語。

隨後倪光南繼續上告,但最終並無進展。

1999年9月2日,上午9時30分,中國科學院7層會議室。聯想董事長曾茂朝面無表情,語氣冰冷地宣佈——聯想解聘倪光南。

隨後,倪光南通過Internet向外宣佈——請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

屬於倪光南的時代過去了,而柳傳志開啓了屬於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