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通報不良事件 今年是去年的4倍

今年流感疫苗不良事件頻傳,不良事件通報是去年的四倍之多。(本報資料照)

今年流感疫苗不良事件頻傳,根據食藥署最新統計,截至12月9日止,我國流感疫苗已施打582.5萬劑,共接獲485起不良事件通報,平均每10萬劑注射通報數爲8.3件,其中嚴重不良事件多達138件,包含16件死亡通報,1件危及性命通報,多項指標都創下自106年開始統計以來的通報新高,

食藥署指出,這138件嚴重不良事件通報包含3件急性心肌炎、7件疑似過敏反應、1件史蒂文森症候羣、11件顏面神經麻痹、5件格林巴利症候羣、9件癲癇及抽蓄、3件疑似熱痙攣、4件疑似脊髓炎、1件疑似腦炎、1件疑似神經炎、4件疑似原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2件疑似橫紋肌溶解症。

去年流感季我國共打出598.7萬劑公費疫苗,但疫苗不良事件通報僅有115件,平均每10萬劑的通報數只有1.9件,僅是今年的4分之1,嚴重不良事件通報也只有22件,且無死亡與危及性命的通報案件

去年疑似疫苗接種後所發生的疾病數字也較今年少上許多,僅有1件過敏性反應、1件疑似聽力異常、1件疑似多發性神經炎並顏面神經麻痹、2件疑似癲癇、1件疑似血小板缺乏症、1件疑似格林巴利症候羣、1件疑似顏面神經麻痹。

臺北榮總周邊神經科醫師李宜中表示,一般判定顏面神經麻痹是否與接種流感疫苗有關,會看兩項指標,其中一項爲是否於接種兩週內發生,第二項則爲是否併發格林巴利症候羣,就兩者皆符合就可能與接種流感疫苗有關。

至於心肌炎是否與接種流感疫苗有關?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指出,由於會引發心肌炎的病毒種類太多,加上技術上難以判斷是否與流感疫苗有直接相關,但由於心肌炎的發生率極低,因此一般都會排除與接種流感疫苗有關。

小兒科開業醫師詹前俊則表示,今年因爲韓國流感疫苗不良事件頻傳,民衆警覺性變高,通常只要在接種疫苗後有一些小症狀都會來電求助,比例較往年增加2~3成,但目前所接獲的通報以局部紅腫居多,另有一些是接種後發現是腸病毒個案,就直接被排除與接種疫苗有關。

詹前俊說,也因爲民衆高度關切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今年施打疫苗前也會特別篩選接種對象,像以往喉嚨有輕度發炎,只要不是急性發炎者都會給予施打,但今年都會先勸民衆待身體完全康復後再行接種,以避免被誤會與流感疫苗有關。

食藥署表示,疫苗不良事件通報是指在施打流感疫苗後的任何時間通報者懷疑或無法排除與疫苗施打相關的任何事件,並不表示與接種疫苗有直接相關,截至目前接獲的資料,目前尚未觀察到有需要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未來仍會持續監控,保障民衆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