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庭/「今日日本明日臺灣?」 疫情下應當的斷舍離
● 劉皓庭/清華大學學生
過去對日本的印象一直是亞洲地區相當進步的已開發國家,堪稱世界公衛大國,整潔的環境與便利的大衆交通成爲國人最愛出國觀光的景點。大和民族注重不要對他人造成困擾的自律,這點從日式料理的定食可見一斑,感覺上社交距離這一概念應早已深入日式文化當中。然而一年過後,包含東京、大阪等重要城市依然爆出超過600人的單日確診,只需兩天就超過臺灣目前的累計人數。如此嚴峻的情勢正出自於僥倖心態,成了墨菲定律下的實例。
防疫視同作戰,作戰的勝利關鍵則在於比對手多想到下一步棋。自去年武漢肺炎在中國爆發以來,超前部屬一詞躍入臺灣人的生活中,卻似乎入不了日本官僚的眼裡,從對外的封鎖以及國內的防疫,日本政府的反應別說是慢半拍,根本就是不在線上。事實上,日本絕對不缺醫學、衛生方面的人才,甚至有學者榮獲諾貝爾獎,但這些專家的意見卻沒受到政府的重視。
▲日本神戶大學傳染病學的教授巖田健太郎,去年公開批評鑽石公主號上防疫措施的影片引發爭議,後刪除影片並致歉。(圖/路透)
疫情爆發後,日本醫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專門家會議」(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対策専門家會議),從醫學角隊提供政府建議,結果在疫情毫無衰退的2020年6月底宣佈廢止,再看看代表政府召開疫情記者會的議員,職稱是「經濟再升擔當大臣」,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顯然日本政府認爲經濟比國民健康來得重要,還覺得疫情鋒頭未過就已經有餘力思考「經濟再升」了。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Yasutoshi Nishimura。(圖/翻攝自facebook/Yasutoshi Nishimura)
從現今結果來看,日本政府還不會爬,就想學跑的態度正是造就現在日本疫情難看的始作俑者。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報告,自疫情發生以來共有10萬人遭到解僱,對比負責疫情的官員職稱相當諷刺。
我們都熟知,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身爲政府理應比任何人都要顧全大局,確實保障多數國民的健康,而非顧忌短期的經濟衰退纔是政府應展現的魄力,優柔寡斷的作爲無疑將陣痛拉長與加劇,在後疫情時代千方百計地想回到疫情前的經濟生態對現實毫無幫助。
物競天擇,若是店家或產業因政府的防疫政策而被疫情浪潮吞沒,也只能說不適者淘汰。同樣餐飲業的困境下,唐揚炸雞在日本的市場規模從疫情前的853億日圓增加到1050億,飆升了近四分之一,更加顯示適者生存這條真理。
▲日本新冠疫情的街頭。(圖/路透)
回顧過去這一年,我們其實離日本的處境只有一線之隔。如果中央屈服於媒體所設定的「經濟」這一議題的疲勞轟炸,對防疫專業有所妥協,現在的情況根本不堪設想。經濟發展固然重要,可日本現況充分顯示出公共衛生纔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基石不穩下討論經濟復甦、失業率等全然是假議題!
雖然臺灣相較於他國算是防疫有成,但在病毒這一巨人尚未被驅逐乾淨的當下,臺灣政府應當繼續超前部屬,爲以防瑪麗亞之牆不幸被攻破的那天做準備,且即便揹負罵名,也須持續爲了防疫將犧牲短期利益納入選項中,才能確實避免國民回想起曾經被病毒支配時的恐懼。
熱門點閱》
► 生育率墊底》吳崢/社會價值轉變 「爲什麼要生小孩?」已成繞不開課題
► 生育率墊底》林靜儀/與其整天催生 不如補足公、幼托 並聽聽女性想法
► 傳美將公佈新軍售》梅復興/M109A6自走榴彈砲: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