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臺灣要從「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激情中覺醒

香港理工大學許多示威者已經陸續被帶離開。(圖/路透

黃奎博/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外交副教授

臺灣有不少人常常關心香港反「逃犯條例」運動(「反送中」事件),而且站在民主自由的一方,從情感上、甚至行動上,支持香港民衆起身要求「五大訴求」(完全撤回「逃犯修例」、不檢控及釋放示威者、撤銷定性6月12日集會爲暴動、追究警方開槍責任、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問責下臺)以及「雙真普選」(香港行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由港民直選)。

民進黨政府本來只能依靠美國以「反中」,雖足夠維持其在臺灣政治中獨派與「疑中派」的熱度,但兩岸關係急凍的後果正逐漸浮現,例如邦交國連失7個、無法有意義參與重要國際組織及區域經濟合作、中共軍機艦繞臺次數漸增、中共軟硬兼施的片面加速其所欲統一進程等等。如果沒有香港自從今(2019)年夏天開始的和平與非和平抗爭,民進黨蔡英文陣營在臺灣所受的支持度不會像今天這般的高。

國民黨韓國瑜陣營在最近仍保持關心香港但不介入的態度,甚至提出「反港獨、真普選」的看法。香港的「一國兩制」並非完全的自治,只是接近自治的政治型態而已。根據該地的法律制度與政治設計,《香港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與立法會之產生,根據「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最終達成普選產生的目標,而這些法條解釋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以韓國瑜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除反對香港獨立,還支持香港地區至少能逐步達到「真普選」,以顯示香港與中共當局治下其他地方之不同,可謂是當下聲援香港和平穩定、民主發展的務實理性的做法。

但香港「反送中」議題仍讓韓國瑜處於相對不利的局面,因爲很多臺灣民衆覺得,不支持香港自由民主的話,再來就是臺灣將淪於共黨之手。

▲香港反送中示威加劇,激起部份臺灣民衆濃濃的亡國感。(圖/路透)

如果部分臺灣民衆支持香港的民主發展是因爲擔心臺灣未來被中共所統一,他們應該細思,現在蔡政府披着維持現狀外衣、內部暗地助獨的政策,在可預見的未來,究竟是幫助我們得以自外於「中國」且免於被統一,還是激化了中共統一臺灣的決心與做法。

另一個相關問題是,爲什麼會有些臺灣民衆因爲支持香港或擔心臺灣淪爲下一個香港,於是無視中華民國在蔡英文治理下與「民主愛臺」和「護主權」的距離越來越遠,寧願支持一個「捧美抗中」、將臺灣帶向對抗中共當局第一線的蔡政府?信手拈來可見,中選會黨產會、促轉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獨立機關,一一因爲失去了獨立行使職權分際而被外界點名批判爲執政黨服務;臺灣大學校長遴選「拔管」事件延燒一年多;引起香港特區政府修改「逃犯條例」的香港殺人嫌犯陳同佳欲來臺投案(香港司法機關對該案無管轄權),卻在一開始被蔡政府處處設限,被外界譏爲近乎放棄我國的司法管轄權;總統大選前針對農民機械工具、旅運業機車業等等大撒錢的「政策補助」已接近新臺幣2千億元。更不用說前述兩岸關係急凍的後果了。

前述那些破壞民主法治精神、吃臺灣政經及外交老本的做法,對國家的民主、發展與主權纔有當下而立即的影響。臺灣人民要覺醒,不要再被什麼「今日香港、明日臺灣」所困惑,而應從香港「反送中」事件真切思考,對臺灣而言,什麼纔是真正的自立自強以及與中國大陸互動的態度和方法。

中共的「一國兩制」在今日臺灣根本是沒市場、不可能的主張。至於兩岸關係的分合,那隻能留給後代慢慢去解決。務實而論,現在只要能夠恢復和平穩定的現狀,就是臺海兩岸政治人物的大功一件;未來兩岸朝向互利共榮的發展,纔有可能逐漸化干戈爲玉帛。

熱門點閱》►「烽火外交」再起?新形態兩岸外交戰

►委屈求全的「索羅門外交」?

臺商迴流爲什麼吵成一團?

►看更多【黃奎博】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