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地方歷史 關廟6國小459位學生創作古地圖、繪本

關廟在地青年與6所國小459位學生共同完成手繪地名地圖繪本竹鹿關廟》。(曹婷婷攝)

關廟在地青年與6所國小459位學生共同完成手繪古地名地圖及繪本《竹鹿關廟》,計劃主持人許玓維希望能喚起更多在地認同也讓外界更認識關廟。(曹婷婷攝)

臺南市關廟區40年前有鹿羣布袋裡至今仍有打鹿洲地名;新埔蓮花池水質佳,盛傳「新埔出美女」。關廟在地青年社團「關廟青」爲喚起在地認同也讓外地人更認識關廟,耗時3年考據關廟古地名故事,邀6國小459位學生完成手繪古地名地圖及繪本《竹鹿關廟》。

「外地人提到關廟只知鳳梨、關廟面或山西宮,但關廟其實有很多傳說口述歷史相當有趣,再不記錄就來不及了」。執行重現古地名計劃的主持人許玓維說,多數古地名已佚失,幾位訪談耆老近年曆續辭世,但很多古地名僅老一輩知悉,年輕人聽都沒聽過,認識家鄉古地名猶如跟時間競賽

爲讓更多人認識關廟古地名,許玓維向文化部申請青年村落行動計劃,她訪談在地耆老、爬梳文獻整理出各地名故事,進而走進小學敘述這些故事,再委由小學生想像力完成插畫,完成關廟第1本古地名聯合創作短篇繪本。

許玓維說,繪本提到關廟地名怎麼來的、布袋裡打鹿洲顧名思義當地曾有許多鹿羣、龜洞地名源於地形像龜洞,是重要隘口清軍日軍皆曾在此上演激烈戰役。由於古地名數量很多,繪本篇幅有限,爲此也把81個古地名收錄畫進關古地圖,對照現今地名,一目瞭然。

她強調,透過口述歷史、傳說讓古地名重現,後續也將發動募資計劃,預計印製至少400本繪本,供關廟區學童「認識家鄉」這堂課使用。除了小學生參與繪本,該計劃也邀社區居民大學生一起創作獅頭、竹鹿裝置藝術等,期能喚起居民土地認同及重視文化資產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