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無去化管道 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恐淪空談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臺灣開放人民幣業務1年多來,人民幣存款快速累積,迄今逼近3000億元人民幣,不過,前財政部長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擔憂,人民幣資金持續增長卻沒有去路,若持續不做改變,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RMB offshore center,ROC)的目標,恐會像亞太營運中心一樣,都只是談談而已。

劉憶如今(19)日受邀出席星展銀行2014洞悉亞洲高峰會,以「人民幣及離岸中心的發展趨勢」爲題座談時不諱言指出,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有迷思,首先,臺灣去年2月開放人民幣業務,1年多來人民幣存款逼近3000億元人民幣,外界卻將臺灣人民幣資金池累積速度與香港相比,認爲臺灣只花了1年多的時間就達到香港過去7、8年的成果

他認爲,香港自04年開放人民幣存款業務後,至09年之前人民幣存款僅500億元,主因當時大陸尚未開放人民幣跨境結算,也因此,09年之後,香港人民幣存款快速增加,去年更進一步突破兆元人民幣大關,至於臺灣人民幣存款的快速增加,主要爲臺灣長期對大陸貿易出超,因此會有源源不絕的人民幣流入。

劉憶如指出,大陸2009年開放上海廣東、港澳人民幣跨境結算,之後2010年試點由4處擴大至20處,2012年更進一步全面開放境內外人民幣結算,也因此,大陸全面開放人民幣跨境結算後的臺灣人民幣市場的發展,與香港當初的環境不同,不能放在一起評價

劉憶如強調,人民幣離岸中心不僅僅只是吸收人民幣存款,所謂人民幣離岸中心,應該是有沒有本事、有沒有能力吸引周邊的資金也進來臺灣,臺灣應該要有條件人民幣存款的來源除了是大陸臺商貢獻外,至少可以吸引東南亞的臺商或東南亞地區民衆來臺存人民幣。

「沒有RQFII,臺灣要怎麼做(人民幣離岸中心)?」劉憶如擔憂臺灣的人民幣去化管道,他說,當資金沒有流動時候,銀行吸收愈多的存款,麻煩也就愈大,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不應該只是關心存款的多寡,還應包含人民幣去化,如發債、滬港通,因此,渣打環球人民幣離岸指數的香港爲65.7%、倫敦排名第二、爲14.5%、新加坡爲9.2%、臺北爲5.4%,即使當初未打算髮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紐約也有5.2%。

劉憶如表示,臺灣雖然有發行寶島債,但規模只有121億元人民幣,且臺灣換匯額度不如其他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即使大陸對我釋出善意,提供1000億元人民幣的RQFII額度,但卻和服貿協議綁在一起,使得RQFII至今仍無法通行,臺灣若人民幣去化管道沒有解決,要成爲離岸中心恐怕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