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江南 宜人天水

壯麗麥積山。

籍河風情線

麥積山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因其山形似麥垛而得名,現存窟龕221座。(新華社)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而得名,素有「隴上江南」之美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以伏羲文化等五大文化爲代表,構成了這裡綺麗多彩、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天水也是大陸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景區景點衆多,山、水、林、泉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城、寺、廟、觀等豐厚的人文資源相得益彰,形成了融自然與人文於一體的獨特景觀。

甘肅天水歷史文化悠久,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爲代表的「五大文化」,構成了天水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全市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50多處,其中大陸國家級17處、省級43處。

麥積山 大陸5A級旅遊景區

天水旅遊資源富集,是大陸優秀旅遊城市,全市現有旅遊景區景點228處,其中5A級1處、4A級7處。境內有明代建築伏羲廟和伏羲創畫八卦的遺址卦台山,是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麥積山景區是大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5A級旅遊景區,有「東方雕塑館」之稱的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與大像山、水簾洞拉梢寺等共同組成了古絲綢之路東段「石窟藝術走廊」。天水的山、水、林、泉等獨特的自然資源與城、寺、觀、閣等豐富的人文資源交相輝映,是旅遊休閒的理想勝地。

近年來,天水市緊緊圍繞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目標,着力培育文化旅遊首位產業,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全市文化旅遊工作步入轉型升級、提速發展的新階段。

一系列 旅遊專案建成運營

着眼於文化旅遊強市建設和首位產業打造,天水市將文化旅遊業作爲全市首位產業。天水市在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推動一大批優秀專案。天水萬達廣場、天水·白鹿倉國際旅遊度假區、天水麥積山自駕遊房車露營基地等專案啓動實施。麥積山大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天水大劇院、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街亭古鎮保護開發、南山片區呂二溝文化旅遊綜合體等項目進展順利。建成南山雲端、青鵑山度假區、李官灣等鄉村文旅產業等重點項目30多個。伴隨着一系列旅遊專案的開工建設、建成運營,體驗型娛樂型、服務性等豐富的文化旅遊要素形成了天水旅遊「旺季不減、淡季不淡」的新格局。

加強文藝精品創作,近年來創排上演《麥積聖歌》《一畫開天》《大秦文公》《軒轅大帝》《姜維》《椒鄉里的麻辣事》《隴上鐵漢》等一批精品劇碼,拍攝了紀錄片《麥積山石窟》、電影《幸福快車》《天水來的姑娘》、電視劇《苦樂村官》等文藝作品,贏得了衆多文藝獎項。《麥積聖歌》榮獲文化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四屆文華「優秀劇碼獎」,《大秦文公》《軒轅大帝》榮獲第七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碼獎」「優秀劇碼特別獎」,《一畫開天》榮獲第四屆甘肅省戲劇紅梅大賽紅梅劇碼大獎,電影《天水來的姑娘》榮獲百合獎評委會特別榮譽獎,《椒鄉里的麻辣事》被選爲第三屆大陸全國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2019年,創排演出《天一生水》《玉蘭仙子》《洞天仙歌》《激流飛渡》等劇碼,《一畫開天》實現定時定點常態化演出。

天水市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區域特色文化,加快文化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相繼成立機構,列支專項經費,開展了資源普查、專案申報、名錄體系建立、傳承人隊伍建設,舉辦展示展演等一系列活動,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2019年,天水紀信祠武山聖壽寺甘谷毛家坪、張家川河峪摩崖石刻獲批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市國保單位元增加爲21處。自治巷街區等6個街區獲批全省歷史文化街區,武山柳編技藝、天水呱呱製作技藝等8家單位被認定爲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清水縣「木人摔跤」等非遺項目參加了2019年西北五省區絲路記憶宣傳展示敦煌主會場系列活動。

文創 引領文化旅遊發展

着力搭建溝通政府與企業的交流平臺,成立了天水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爲凝聚全市文化企業發展優勢、構建現代文化創意市場體系邁出重要步伐。近年來,先後舉辦天水市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天水市文創藝術節,建成天水市文化產業創新創業園藝術孵化基地、「柒禮」雙創園區,吸納各類文化企業80餘家,天水師範學院、省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駐市高校在「柒禮」雙創園區設立教學實訓基地,文化創意成爲引領天水文化旅遊發展潮流的新推手。

天水,集北雄南秀於一體,融人文與風情於一身,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關中平原城市羣建設等歷史機遇,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着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的征程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