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限電問題仍在 觀察科技消費股

首先,就恆大地產的事件來分析,有人稱此次事件是大陸版的「雷曼兄弟」,媒體亦有大陸地產泡沫爆發的假設。但就事論事,雖然恆大就規模而言,確實是數一數二的大地產商,但相對整個大陸地產市場的龐大規模而言,仍難言有毀滅性的影響。

此外,恆大有過度槓桿及財務風險的傳聞,市場早有耳聞,大陸官方針對整體產業以及個別公司的預防措施與政策,早已實行多時,現階段只是進入實際拆彈的步驟,推論市場會有系統性風險,就機率上而言確實不高。然而,恆大事件仍不能將其僅視爲單一事件看待,原因在於大陸多年土地財政的發展,確實讓整個行業的規模過於龐大,房價過高造成的社會問題,地方政府、銀行業與地產公司緊密相連的共犯結構,亦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這幾年來,大陸政府不斷利用不同的手段控制槓桿壓抑房價,但效果不彰,癥結點在於打房力道太大,怕形成金融危機,力道太小則沒有效果,在鬆緊之間,由於全球寬鬆的資金環境推動,房價仍是驚驚漲,民衆對房價只漲不跌硬是形成全民共識。

這次的恆大事件,算是在原本就偏緊的政策上加了一劑猛藥,是否會壓倒駱駝仍未可知,但就投資上,仍然驗證了一個現象,從上游到下游,凡跟房產相關的產業鏈,短期恐怕難有出色的表現。雖說資金自會尋找出路,但由於房產的榮枯維繫了龐大產業鏈的興衰,上至銀行信託金融,下至建材傢俱裝潢,若房產自此一蹶不振,那麼最終消費與整體經濟勢必面臨更大的放緩壓力。

再提到限電限產的問題,由於部分臺廠供應鏈受到實質影響,臺灣投資人多能感同身受,忙着預期未來會受到的損失。平心而論,過去十年間大陸主動拉閘限電其實不是新聞,每隔數年或數季總會來個一兩次,只不過限電的本質悄悄的有所改變,過去由於經濟發展太快,電網的建設趕不上需求的增加,所以有限電的問題。

今日問題的本質改變了,大陸經濟發展已變慢,但政策上要求環保減碳、多用綠能,所以傳產多的省份必須主動限制用電,因爲怕年底達不到中央的要求,這是一種主動的限電;另一種是真的缺電,原因大家都知道因爲煤太貴,發電掙不了錢所以電廠情願擺爛,導致階段性供應不足,當然也有兩種情況混合在一起,一言難盡。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由於情況若持續惡化,經濟受的衝擊很大,中央勢必出手調節。第二種情況好解決,開放進口、人爲壓抑煤炭價格、強監督電廠營運這些行政手段本就是中國政府的拿手好戲。不過就第一種而言就比較複雜了,環保綠能已是國家既定政策,要彈性修正恐遭非議,這個短暫經濟苦果還是要吞下去。

筆者認爲,大陸限電的問題在第四季會受到邊際的解決,但不會完全消失,與民生相關或是高科技產業的生產,應該很快就會恢復,受影響的股價也有望回升。不過,偏上游原物料或是高耗能傳統產業的部分,供應恐還是會受壓抑。因此,特定原料的價格,恐怕還有高點可期,而由上到下擠壓式的通膨傳導,預計在下一季還會持續發酵。

總結以上,要投資大陸市場仍應強化並集中具有優勢的產業類股如:高端科技、新能源車、食品飲料與醫療保健等產業,是最有效率的投資策略,建議投資人不妨趁大陸股市拉回整理時機,提早逢低介入,中長期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