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鶻鷹戰機進化 測試航電發動機
俗稱殲-31的FC-31「鶻鷹」戰機又出現新進度,最近網上出現了鶻鷹戰機去掉空速管的最新照片。
新浪軍事的分析指出,如果照片屬實,這架「鶻鷹」可能配備了航空電子系統,已經進入原型機的新階段。從航空工業和沈飛的說法來看,先前試飛的「鶻鷹」可能都屬於技術驗證機。它們主要用來驗證飛機總體設計、氣動佈局,還有隱身性能等技術,大約相當於洛克希德(Lockheed Martin)YF-22原型機的狀態。
新型「鶻鷹」原型機去掉了空速管,顯示早期飛行測試科目已經結束。分析指出,空速管是戰機的關鍵設備之一,用以測量飛機速度。傳統空速管伸出機頭外,設計結構雖然簡單,成本和價格低,但缺點十分明顯,那就是暴露在外的空速管會增加飛機雷達截面積(Radar cross-section,RCS)。據說當年F-117A原型機試飛時,遠遠就被E-3A預警機發現,原因就在於機頭加裝了空速管。
疑似「鶻鷹」戰機去掉空速管的新照。(網路)
分析說,空速管以金屬製成,因此會反射雷達電波,影響雷達性能,尤其是現代戰機普遍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空速管會對雷達多波束性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也因此,新世紀戰機普遍取消了空速管,改用分散式空速測量系統。
不過,由於新戰機在早期試飛階段,大都採用成本可靠的設備,以降低難度和風險。因此許多技術驗證機,或是早期原型機仍採用空速管,等飛行科目結束之後,再拿掉空速管。也因此,「鶻鷹」取掉了空速管,意味它已經完成了大部分試驗科目,進入隱形、航空電子與發動機等專案測試。
另一方面,現代戰機試飛領域和科目衆多,如果用1、2架原型機來試飛,時間較長,所以要用多架原型機來試飛,以加快進度。而原型機愈多,需要的發動機就愈多。例如,殲-20在原型機狀態,就生產了6架。從這個角度來說,「鶻鷹」可能還需要3-5架原型機,而以每架原型機需要2臺發動機來計算,就需要15-20臺渦扇中推發動機,因此中方渦扇中推發動機可能已經進入量產階段。
不過,分析指出,「鶻鷹」原型機似乎沒有安裝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機頭下方也不見光電瞄準系統吊艙。可是從航空工業展示的模型來看,「鶻鷹」應該會配備這些設備,因此外界推測,這架「鶻鷹」原型機應該也沒有完全達到技術標準。然而分析說,爲了避免在1架原型機上集中太多設備,這也是現代戰機試飛的普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