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揚:全球玩船的地方都向臺灣訂遊艇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有「遊艇王國美譽,近期更積極振興,臺灣區遊艇公會理事長嘉鴻集團執行長呂佳揚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中國大陸游艇業這10年內興起,主要是臺商進駐,但大陸和臺灣市場有所區隔,大陸以中小遊艇銷國內市場爲主,臺灣則是以豪華大型遊艇爲主,以國際市場的觀點觀察,大陸的威脅還不是很大。

呂佳揚從海洋大學造船系畢業後即進入遊艇業服務,對遊艇業始終如一,已擔任2屆臺灣區遊艇公會理事長。臺灣區遊艇公會有80個會員,真正從事遊艇製造的有31家,其餘爲贊助會員,其中有4家到大陸設分廠,分佈在上海廈門、東筦等沿海地區

▲▼嘉鴻集團成立25年來,完成630艘遊艇航行世界各地。(圖/取自嘉鴻集團)

高雄市長陳菊多次宣示遊艇產業是高雄的旗艦產業,呂佳揚說,臺灣的遊艇製造業以南部爲中心,南部有幾個特點氣候比較好,做玻璃纖維的船有幫助,高雄有港口、有機場進口物件方便,還有以高雄港出口港,所以臺灣8、9成遊艇業都在南部地區。

面對大陸游艇業的競爭,呂佳揚說,兩地是有競爭,但有市場區隔,大陸的遊艇比較中、小型,以國內市場爲主;臺灣則是豪華大型遊艇、以外銷爲主,臺灣做的單價比較高、大陸比較低,也就是臺灣的附加價值比較高、大陸比較低,以國際市場的觀點看,大陸的威脅不是很大。

呂佳揚表示,臺灣遊艇業在60年代美軍在臺灣時就開始發展,而大陸則是在這10年中起飛,大陸能發展遊艇業是因爲臺商到大陸設廠關係,有臺灣的技術過去,加上當地勞工便宜,在中小型遊艇市場是有優勢,所以,應該是說,臺灣有沒有去搶大陸這塊市場,但搶到的單並不多,臺灣還是發展國際市場爲主,臺灣的國際貿易比大陸強很多。

他很有信心的說,世界上會玩船的地方都會向臺灣訂遊艇,臺灣製造遊艇很厲害,特別是大型、豪華的遊艇,製造能力是非常強的,現在美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紐、澳和歐美都是主要訂單來源。

他指出,臺灣遊艇業也有興衰的時候,這跟臺灣的景氣無關,而是跟國際景氣有關,最大的殺手是臺幣升值、工資上漲。1989年有一個很大的衰退,本來有100家的船廠,衰退到剩30家,5年過後景氣才慢慢回升,年產值最高的時候是在2008年,約有100億臺幣,這2、3年差一點,差不多60億臺幣左右。

嘉鴻集團成立25年來已經完成630艘遊艇航行在世界各地,今年將完成亞洲最大艘45公尺的豪華遊艇,曾經1年同時有35艘的訂單,佔臺灣遊艇總產值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