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已走出疫情恢復正常 專家指仍有3顆地雷待拆

大陸製造業強力復甦,圖爲1月12日福建福清1家汽車玻璃廠產線機械手臂加工實況。(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8)日公佈2020年經濟發展數據,其中GDP(國內生產總值)以人民幣計算破百兆,成長2.3%,經濟學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縮寫EIU)認爲這顯示中國幾乎已經走出疫情、經濟正常化。但河南省級銀行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稱,消費疲弱、房地產金融風險、寬鬆政策退場是3大潛在風險與挑戰

除實現年度持續成長,大陸2020年第4季GDP增長6.5%,甚至超過2019年第4季的6%,專家認爲出口爲主的對外貿易強勁增長起最主要作用,政府基礎建設投資、消費緩慢復甦也是部分原因

相較2019年,大陸第4季出口成長有加速趨勢,10月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增11.4%,11月同比增21.1%,12月受汽車因缺半導體減、停產影響仍有同比增18.1%佳績。專家認爲是疫情控制差異,導致大陸製造能力不斷改善、提高,而歐美遲遲難以修復因疫情停擺的製造業,產生明顯替代效應

今年除出口需要觀察是否由替代效應轉向因應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的需求效應,也還有問題需要解決。王軍認爲,首先是經濟3大領域出口、投資、消費復甦並不均衡,其中消費整體疲弱乏力,尚未恢復至常態平均值

其次是房地產金融風險在去年中央與各地有意識打房後仍持續累積,而融資縮緊又帶來其他風險,就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頭「灰犀牛」。

此外,疫情期間大陸也推出貨幣寬鬆政策,雖不似歐美各國力道大,但逐步退場仍可能帶來流動性緊縮壓力,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影響很大,如果處理不當,即使全國性銀行不受太大影響,地方區域性銀行也會承擔許多壞帳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