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首個液化天然氣冷能養殖出魚 華南海域實現冷水養殖

陸首個液化天然氣冷能養殖示範專案出魚 華南海域實現冷水養殖。(大陸科技日報)

陸首個液化天然氣冷能養殖示範專案出魚 華南海域實現冷水養殖。(大陸科技日報)

大陸《科技日報》19日報導,中國海油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大鵬接收站)大陸全國首個液化天然氣冷能養殖示範項目18日正式出魚。該專案試驗期投放的紅魚、笛鯛類魚種在40天試養觀察期內,各項生長生理指標穩定,已完全適應養殖水體環境,預計年產量可達10萬市斤(5萬公斤)。該示範專案的成功應用,標誌着大陸液化天然氣行業在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方面邁出新步伐。

據指出,液化天然氣氣化外輸時會將巨量的冷能排放到海水中,會造成極大的能源浪費。大鵬接收站是大陸液化天然氣供應量最大的接收站之一,2023年,該站冷能處理量超800萬噸。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總裁郝雲峰說明,液化天然氣與海水換熱後,海水水溫會降低5℃左右,根據不同季節一般保持在15至25℃之間,非常適宜高經濟價值魚類生長,是南方海域非常稀缺的冷水資源。中國海油創新利用冷能資源,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內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冷能養殖區。該專案建立了一套科學、立體的循環活水養殖系統,整個過程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破壞。

據瞭解,中國海油冷能利用技術團隊對本次養殖試驗項目開展了全生命週期的技術監測,針對接收站開架式氣化器冷排水量不穩定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的養殖工藝模擬,比選出最優的供冷工藝。同時,考慮高經濟價值類冷水魚對水溫的敏感性,技術團隊開發了基於液化天然氣冷能的水溫調控系統,設計出更具適用性的站內冷能養殖改造設計方案。

深圳市水產行業協會種業分會秘書長曹躍明表示,在大鵬接收站內低溫海水生長的海產品不需要再投放任何魚藥或其他添加物,可以確保海產的高品質。試驗項目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這批高價值海產品的市場售價每市斤在百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440元)以上,通過冷能養殖方式綜合成本還能降低30%。

該專案產生的環境效益也十分顯著。據測算,1立方米海水溫度降低5度需要消耗5.8千瓦的能量,養殖項目利用的冷能相當於每年節約用電197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18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