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也能玩魚菜共生 多溫層海水養殖系統開發

溫層暨多營養海水養殖系統-室內養殖設施。圖/農委會提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經多年試驗,將養殖、栽培硝化過濾及水質監測設備模組化,成功打造出以淡水養殖魚種搭配蔬菜作物魚菜共生系統,並進一步將概念延伸到海水養殖,發展出高經濟海水魚蝦類藻類的複合式海水養殖系統,經估計該系統節水效率超過75%,以該設施進行牙鮃、長莖葡萄蕨藻條紋石鯛及葡萄藻的複合養殖,每年的產值約高達新臺幣35萬元。

氣候變遷資源造成多重危機,因此如何節約用水並提高水利用率,成爲水產養殖產業亟待因應的重要課題。魚菜共生系統結合養殖與農耕,是兼具節能、省水省肥且對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近年來逐趨盛行、日受重視。

水試所開發的戶外多溫層暨多營養階海水養殖設施是將4池串連爲一組養殖系統,每池水體約爲4噸,水交換率爲每日6次,即每日耗水量約24噸 (4*6),相較於對照組4個獨立池,用水量爲96頓/日(4*4*6=96) 僅約四分之一,節水效率超過75%。

利用本系統於室內進行6周的養殖試驗,結果顯示長莖葡萄蕨藻及葡萄藻的增重率均顯著優於對照組至少20%。而於戶外養殖設施進行養殖試驗後試算,以目前用水量及深層海水公告販售市價18元/噸爲計算基礎,單一組戶外多溫層暨多營養階海水養殖設施每年約可省下46萬元之海水購買費用;以該設施進行牙鮃、長莖葡萄蕨藻、條紋石鯛及葡萄藻之複合養殖,每年的產值約高達新臺幣35萬元左右。

水試所表示,利用多溫層暨多營養階海水養殖系統進行冷水性高經濟價值水生物種的複合式養殖,確實可達到節水之目的,且可縮短長莖葡萄蕨藻及葡萄藻等大型藻類的養殖時間,並能有效利用養殖過程產生廢棄物,降低養殖廢水對周遭環境之污染,達到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