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2周、有腫塊 7徵兆揪出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檳榔本身纖維質多,如又與石灰質及其他混和物質長時間地與口腔黏膜接觸,如同菜瓜布放在口腔內,使原本彈性臉頰、頰黏膜變粗糙而造成張口受限制即所謂的黏膜纖維化,也是最直接的破壞,繼而誘發口腔癌前病變。

▲ 7徵兆揪出口腔癌(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不加添加物 檳榔子即爲致癌物

南投縣衛生局也指出,檳榔子中的檳榔鹼、檳榔素成份在口腔中會硝化產生亞硝胺,這些硝化衍生物誘導實驗動物產生腫瘤。且研究證實,即使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因此想要遠離口腔癌威脅,除了及早戒除嚼食檳榔習慣、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定期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平常可以自我檢視口腔狀況步驟如下:

1)觀察臉部頸部外觀是否左右對稱。2)口腔黏膜顏色外表形狀改變/變白、紅、黑、褐,且無法抹去。 3)潰瘍/超過2星期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 4)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之腫塊。 5)舌之運動與知覺/舌頭活動性受限制,導致咀嚼、吞嚥、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喪失麻木。 6)齶骨牙齒/齶骨局部腫大,導致臉部左右不對稱。 7)口腔黏膜知覺與開口度/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有刺痛感,開口有受限制,張嘴時口腔黏膜拉緊。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