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術後腫痛 中醫治療可緩解

健康醫療網張鬱報導

臺灣人口密度高、交通擁擠,意外事故頻傳,導致骨折成爲臨牀常見的多發病;骨折導致的肢體局部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更是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究竟該如何在復位手術後,減輕患處腫脹、加速骨折癒合、預防關節黏連後遺症呢?

▲骨折術後腫痛 中醫療效佳!(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任東輝表示,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很多,包括內分泌激素生物化學物理因子調控,和微量元素(鐵、錳、鋅等)都會影響骨頭癒合狀況。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跌打損傷導致肢體骨折,傷後必定會有血瘀氣阻血脈凝澀、經絡壅滯、經氣運行不暢,且經氣不通會疼痛。

換句話說,中醫認爲骨折因血離經脈瘀積不散,導致經絡受阻、氣血不通,纔有肢體瘀、腫、痛的不適感,因此治療上主張活血祛瘀、行氣通絡,使瘀祛新生氣行絡通,舒緩瘀、腫、痛的症狀

任東輝進一步指出,中醫治療骨折外傷,除了內服中藥之外,在骨折早期可以外敷金黃散清熱消腫止痛;中、後期則可施以鍼灸、薰洗蒸氣理筋手法治療,並外敷祛瘀通絡的藥膏、增強療效,再適時教導病人自我復健運動。多管齊下,就有癒合快、療程短功能佳、併發症少的功效。最棒的是,大多數骨折術後的病人,都可以接受中醫的醫療方式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